3
应用场景:走向千行百业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孙楚仁看来,低空经济的概念,绝不只是送货的无人机或飞行汽车,它正推动经济空间从“平面”向“立体”升维重构。一系列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升维”应用场景,在宁波如雨后春笋般浮现。
今年,鄞州区入选浙江省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名单。话音刚落,宝略科技(浙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略科技)的低空智眼综合服务平台便在此落地。该公司技术人员只需在指挥中心轻点“一键起飞”,巡检无人机便从机巢升空,开启自动巡查。
无论是城市街区的屋顶违建、井盖缺失、非机动车道占用,还是村镇的非法捕鱼、秸秆焚烧、森林火灾……这些违章行为与突发事件均能被无人机实时捕捉,并通过AI大模型快速识别问题,第一时间向主管部门发出预警。
“我们已在宁波布局14台机巢,形成‘一网统飞’格局。”宝略科技副总经理费佳宁介绍,“后续计划探索‘低空经济+具身智能’模式,当无人机发现问题后,能立即以空地结合、人机协同方式自动解决,形成闭环。例如,缺失的井盖可由机器狗快速填补;损坏的电网设备,机械臂可直接参与修复。”
在不远的将来,操作无人机就会像驾驶汽车一样,成为生活的“必修课”。宁波芸济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成立芸济无人机学院,让在校学生掌握无人机操作、航线设计、运维服务等实用技能,为社会输送大量复合型人才。
“我们不仅做无人机行业应用和无人机培训,还联合浙江省内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接宁波市空域网格化系统开发等研究课题。”芸济无人机总经理倪俊杰告诉记者,“我们还为浙江多个部门提供‘低空经济+’解决方案,比如为北航杭州研究院测绘建模,为慈溪山区的杨梅生产基地配送化肥、吊运杨梅等,为科技振兴贡献绵薄之力。”
如今,宁波的低空经济业态正日益齐全。7月,隶属于宁波交通投资集团的宁波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正式亮相,将肩负基础设施投建、场景开发和产业生态培育的重要使命;5月,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与鄞州区政府共建宁波低空经济创新研究院,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
根据《方案》,到2027年,宁波将基本形成低空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建成2个通用机场、一批枢纽型垂直起降场、公共无人机起降场和社区网络、山区海岛无人机起降点,低空飞行量达到20万小时/年。国企搭跑道、高校建智囊、企业拓场景,宁波将加“数”奔向广袤的蓝天。
记者 严瑾 实习生 皮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