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人堂·胡龙召

在钱湖山水间

见证一场水雉喜事

水雉之恋。

“夫妻”俩在觅食。

雌水雉产下第四枚蛋。

守护。

水雉宝宝初次觅食。

水雉宝宝依偎在爸爸身边。

7月中旬的一个早晨,我和影友去钱湖秘境赏荷,从下水湿地公园行至挂画亭时,看到远处有多位摄影师聚在插花亭,清一色的长镜头,齐刷刷往荷塘聚焦。

起初,我有点纳闷,难道亭外的荷花开得特别明艳?走近后,顺着他们的焦点望去,原来是一对水雉“夫妻”在大秀恩爱。

那天,我刚好带了长焦镜头,就饶有兴趣地参与其中。鸟巢离岸有约30米距离,随着水雉的展翅、腾空、漫步、觅食……“咔嚓咔嚓”的快门声不绝于耳。水雉优雅的身姿让我们忍不住惊呼出声,太美了!

听其中一位摄影师介绍,他关注这对“夫妻”有十多天了。他说,现在鸟巢里已有3枚卵,凭经验,水雉会在明后天产下第4枚。

我从事专业摄影工作多年,但对鸟类摄影还是个门外汉。回到家,先整理刚拍的照片,后查找有关水雉的资料,又重新翻阅了张海华先生赠予我的自然博物图书中的部分章节,觉得今天能有缘记录这对水雉的喜事,是件幸运又欢喜的事。

水雉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堪称淡水湿地鸟类的颜值“天花板”。因脚爪细长,它能轻步行走于睡莲、荷花、菱角、芡实等浮叶植物上,犹如芭蕾舞演员在舞台上独舞,所以水雉被称为“凌波仙子”“水凤凰”。

4月-9月是水雉的繁殖季,雌鸟一般能产4枚卵。之后,雄水雉承担起孵卵和育雏的重任,堪称动物界的“模范奶爸”。

为了捕捉到水雉产第4枚卵时的精彩画面,次日早上6点,我就到了插花亭,但发现自己不是最早到的,昨天一起拍摄的熟面孔已捷足先登了。

我们观察到雄水雉一直在巢里孵卵,时间长了在附近觅些食,又马上回到巢里。

过了许久,雌水雉从远处飞来,夫妻俩在开满荷花的水面上跳起了爱的舞蹈。随后,雌水雉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巢里,约莫5分钟时间,顺利产下第4枚卵。

此刻,快门声此起彼伏,大家都如愿拍到了难得的瞬间。其中一位70岁的老人,兴奋得像孩子似的手舞足蹈,连声说,完美完美!

忙问他,他说用望远镜看过,前一天还在的。

我们对4枚卵不翼而飞有点遗憾,也许是水雉夫妻把巢移位了,也许是小水雉提早出生,也许……许多疑惑仍无法解开。

正当我心灰意冷时,摄影师说,看看远处飞来飞去的水雉,估计巢还有好几个,只是离岸太远。我顺着他指引的方向,用长焦镜头搜寻,终于看到一只毛茸茸的水雉宝宝晃晃悠悠游到爸爸身边求抱抱,水雉爸爸微微打开翅膀,将宝宝们拢进羽翼,严实地包裹其中,然后消失在荷叶丛里。

我静静地等着。没多久,水雉爸爸带着宝宝从荷叶丛走到视野开阔处,宝宝自行在水塘“凌波微步”,学习觅食。

也许水雉宝宝刚出生不久,觅食过程中,有时会撞得头仰羽翻,但水雉爸爸的翅膀在最危险的时候化作壁垒,极力保护着它的安全,俨然是这片荷塘最忙碌的父亲。

水雉宝宝6周左右就可以成长为亚成体,7周左右学会飞翔。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指示物种,水雉在钱湖秘境繁衍生息,折射出东钱湖湿地的生态环境愈来愈好。

“水雉的喜事”一波三折,尽管过程略有遗憾,但对初次拍鸟的我而言,能在自然中获得欢喜,已经心满意足了。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的约会,也是自然界一首生生不息的生命赞歌。愿更多的野鸟在东钱湖安家落户,更多的镜头在湖边静静守候。

他的这般高兴劲似乎感染到我,我的“野心”也随之大了起来。心想,已经抓拍到水雉夫妻恋爱、产卵、孵卵的镜头,接下来何不继续记录水雉宝宝破壳而出,水雉爸爸育雏的感人场景?

资料显示,水雉孵化期在22天-26天。于是我隔三差五去荷塘探望,时刻关注水雉孵化的进度。

七八月份是一年中最炙热的季节,热浪席卷荷塘,其他鸟儿都躲了起来,唯独水雉爸爸孤零零匍匐在4枚棕色的卵上,它转动脖颈警戒着天敌的入侵,还时不时翻卵,保持其温度均匀。

7月30日,台风“竹节草”袭击宁波。我有些担忧,连续十几小时的强风暴雨,水雉巢里的卵会不会遭遇灭顶之灾。

当台风逐渐远离时,我立马赶到现场探访,立刻被眼前的画面震撼到了,水雉爸爸以满满的爱,依旧坚守在鸟巢,枚卵完好无损。

然而,8月4日,当我再次来到插花亭,发现鸟巢里的4枚卵不见了,一位摄影师正在朝另一个方向拍摄远处的水雉。我急

2025-08-13 见证一场水雉喜事 红人堂·胡龙召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30422.html 1 3 在钱湖山水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