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气管吸入笔帽 医生10分钟成功取出

取出的笔帽。

近日,8岁男孩小杰在玩耍时,不小心把一支笔的笔帽吸进了气管,家人发现后马上把他送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宁波医院(宁波市杭州湾医院)。送到医院时,笔帽已经在小杰的气管“卡”了一个多小时。

所有医护人员的心里都很清楚,气管是空气进入肺部的唯一通道,如果被异物阻塞,轻则引发剧烈呛咳、呼吸困难,重则导致窒息、缺氧性脑损伤甚至死亡。此外,像笔帽、坚果、玩具零件等小物件一旦卡在主气管或支气管,可能形成“活瓣效应”,吸气时气流推动异物下移,进一步堵塞气道,导致肺不张或肺气肿。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继发感染、肺炎或气道穿孔。

一场争分夺秒的惊险救治就此展开。医院迅速组建了由儿科、麻醉科、内镜中心、呼吸科等医生组成的救治团队展开急诊手术,麻醉科金宗山主任医师团队提供了精准的麻醉服务,并协助保持小杰术中体位维护气道通畅,确保孩子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的安全。该院儿科卢凌亚副主任医师与内镜中心邱文文护士长相互配合,通过电子支气管镜精准定位,异物钳找准角度逐步松动异物后,准确抓取,稳稳将异物取出,并防止异物对气管黏膜再次损伤。

手术过程十分顺利,仅10分钟便成功将一个长约1.2厘米的圆锥形笔帽取出。取出后再次在内镜下检查声带及气管黏膜情况,没有发现明显异常。小杰转危为安。

在日常生活中,气管异物是儿童意外伤害的常见原因之一,尤其多发于5岁以下幼儿,许多儿童因嬉戏打闹或不良习惯而中招。如何判断孩子发生了气管异物?卢凌亚介绍,儿童气管异物通常表现为“突发性”症状,比如剧烈咳嗽、面色通红、呼吸困难等;如果异物较大,可能出现吸气性喉鸣、口唇青紫,比如声音异常、失声或发出“嘶嘶”声;有些情况下还有隐匿表现,如果异物较小且进入支气管,初期症状可能缓解,但随后反复出现肺炎、发热,极易误诊。

她提醒,如果孩子无法咳嗽、说话或呼吸,需立即急救,推荐海姆立克法+及时就医。具体怎么做呢?

1. 1岁以上儿童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腹部冲击法)——站于孩子背后,一手握拳,拳眼对准其肚脐上方两指处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内上方冲击,直至异物排出。

2. 1岁以下婴儿改用拍背压胸法——面部朝下,头低臀高,拍击背部5次;翻身后按压胸部5次,交替进行。

她强调,即使异物排出,仍需就医检查是否有残留。若急救无效,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持续尝试复苏。

记者 庞锦燕 通讯员 卢凌亚 陈思言 文/摄

2025-08-13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30409.html 1 3 男孩气管吸入笔帽 医生10分钟成功取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