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三江月

■香江水连甬江潮①

两地书

宁波甬港联谊会成立大会上,王宽诚(前左)向俞佐宸赠送锦旗。

□顾嘉懿

四十五载潮声相和,万家灯火血脉同源。

1980年,在王宽诚、俞佐宸的筹谋下,香港、宁波两地相继成立甬港联谊会。这条情谊纽带,既见证“宁波帮”商行天下的传奇,亦沉淀游子对故土最深的眷恋。

本栏目以宁波帮博物馆正在举办的“甬港同心 共著华章——香港、宁波甬港联谊会成立45周年特别展”为契机,重现甬港两地守望相助的温暖瞬间,让血浓于水的家国情怀与敢为人先的企业家精神,化作新时代浪潮中动人的浪花。

1979年12月17日,72岁的王宽诚手握钢笔,给比他年长15岁的“佐老”(俞佐宸)郑重复信:

“您如此年龄,热心为社会主义祖国奔走值得为我们学习榜样……关于宁波方面事情,我虽愿意多做些工作,在时间上心与愿违……如荷甬方当局同意,或成立一个甬港联谊会,对家乡密切联系,与家乡亲友促进亲密互助。”

王宽诚提出的“甬港联谊会”,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堪称富有创造性的设想。

如今看来,利用乡情乡音,以各种形式团结动员旅港乡亲造福桑梓,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杰出贡献的“民间团体”,甬港联谊会不仅是“首创”,亦“独一无二”。

银河虽阔终有渡

1907年,王宽诚出生在鄞县布政乡(今海曙区古林镇)宋严王村。

王宽诚早年便与俞佐宸共过事,相逢投契,成为至交。1960年,王宽诚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回到故乡宁波,便是佐老接待,老友相见,分外亲热。

王宽诚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在家乡捐资办学的老一辈“宁波帮”。

据俞佐宸夫人周竹君回忆,当时,佐老问宽老是否对家乡留点什么做纪念,宽老当即表示,想在家乡宋严王村办一所小学,在宁波市区办一所中学,都叫“东恩”——“东”是毛泽东的“东”,“恩”是周恩来的“恩”。

1979年收到佐老的信时,王宽诚事实上已于1978年10月中旬回过宁波。

据载,王宽诚是从医院直接回乡的。当时,他刚在上海华东医院做完结肠癌手术后的例行体检,医生告诉他身体恢复得很好,他一身轻松,心怀舒畅。

金秋十月,家乡稻谷金黄,晚桂飘香,但多年与外界信息不通,渠道不畅,大家对王宽诚的到来寄予厚望,希望他可以帮助打开外贸出口渠道、寻找合作项目。

回港时,他行囊里带了宁波和杭州方面托付的24大类、80多个招商引资项目。从后续信件往来看,他几乎都分门别类,予以答复。

一人执炬终不及众人拾柴,所以当1979年收到佐老来信,他在复信时提出在宁波、香港两地分别成立“甬港联谊会”,以加强团体性联络。

“老夫也有凌云志”

王宽诚的建议让佐老非常激动,认为他“谋事之深远,见识之卓越”,确在众人之上。

很快,俞佐宸便以书面形式与王宽诚联名给市里打了报告,很快得到省市领导的重视,还得到了当时分管对外开放的谷牧等中央领导的赞同。

周竹君在回忆录提到,这件事毕竟在全国来说还是一个先例,一个创举,也可以说,这件事对推动宁波进一步改革开放,以致后来引起邓小平同志的重视,发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伟大号召,不无关系。

1980年,在王宽诚和俞佐宸的亲自筹划下,宁波、香港两地的甬港联谊会相继成立。当年2月15日,宁波甬港联谊会首先成立筹委会,地址设在苍水街,共由18名委员组成,由俞佐宸亲任会长。

香港的速度更快。7月28日,举行筹委会,临时主席王宽诚报告经过,即席推选包兆龙、叶庚年、包玉刚、安子介、王宽诚、曹光彪等60人为理监事;紧接着,8月8日举行理监事会议,选出会长、副会长、名誉会长、名誉顾问,拥有旅港宁波籍实业家220多人的香港甬港联谊会宣告成立。

1980年10月31日下午,宁波甬港联谊会于王宽诚早年出资建造的宁波华侨饭店举行成立大会,应邀出席的王宽诚没有备稿,即席发表热情洋溢的贺词,留下一段珍贵的录音,话语感人:

“香港甬港联谊会的会员,大家顾名思义可以知道,都是我们宁波人。我们宁波人可以说全世界到处都有,这个发源地是宁波,这里是根,其他都是枝……我们第一炮放响了,关系越来越密切。关系可以分两种来讲,一种称精神状态,爱国热忱,爱乡热忱;另一方面呢,大家都晓得,我们宁波人做生意最大,我们的大多数会员是做生意的,本人要有生意做,在国家来讲是希望有人要来做生意。尤其是我们浙江省,明年开始一步一步走向独立对外贸易,宁波的希望更大了……”

听完王宽诚的演讲,俞佐宸当场赋诗:

“团结一心利四化,人民九亿喜逢春。老夫也有凌云志,不作等闲旁观人。”

“作始也简,将毕也巨”

香港、宁波甬港联谊会成立后,发挥的作用是显著的。

在此之前,海外和港澳的宁波籍人士回乡极少,宁波也没有“组团”访问过香港。

1981年11月18日,由7人组成的宁波工商贸易考察团,作为宁波自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团”组团赴港。团长是当时宁波市计划委员会党组书记李彬,副团长中有俞佐宸的夫人、后来接替佐老多年担任宁波甬港联谊会会长的周竹君。

据周竹君回忆,宁波这次组团访港的影响很大,香港各大报都刊登消息,惊动了大量在港宁波籍人士。宽老对考察团盛情款待,并设家宴,代表了他对家乡客人的一片真诚。

经多方努力,考察团与26家客户洽谈了业务,并商定由香港甬港联谊会筹措资金,作为家乡的教育基金。

“宁波帮”研究专家王耀成后来在著作中说:“历史中许多重大事件往往起因于小事,而许多交往又常常始于民间。”

此次“破冰”后,宁波市政府、机关、团体访问香港成为“家常便饭”,香港甬港联谊会也成了宁波人的“家”。

有了这个联络沟通的平台,20世纪80年代初,王宽诚每年都亲自组团来故乡访问,两地交流考察源源不断,经贸洽谈好戏连台。周竹君更时常联络香港的甬籍“太太们”来甬观光看戏,后又促成宁波小百花越剧团赴港。

1985年,93岁的俞佐宸因病辞世;仅一年后,79岁的王宽诚也离开了人世。但他们建立的宁波、香港甬港联谊会,发挥作用直到今天。

1980年10月31日,王宽诚在宁波甬港联谊会成立大会上,引用了一句中国的老话,“作始也简,将毕也巨”,对联谊会寄予厚望;

1985年10月,他最后一次来宁波,在甬港联谊会成立五周年活动上说:“我年纪大了,我们老一辈的,只能做好奠基工作,联谊会的前途,配合着宁波大发展的前途,需要在座的中年人和青年人更多努力,使联谊会在宁波走向东方第一、世界一流的大港过程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如果他天上有知,看到今天的舟山宁波港,定当快慰。

●参考文献:

《俞佐宸和我》 周竹君自述

《大潮初起——宁波改革开放纪实(1978-2008)》 王耀成著

2025-08-08 ■香江水连甬江潮①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29477.html 1 3 两地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