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模术”

“AI+”赋能千行百业

博登标注的医疗影像数据。

春建电子开发的“CJCS.ai”开源网站。

聚华光学工业AI智能相机能精准识别产品的瑕疵。

当前,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数据要素等前沿技术正深刻重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城市形态。宁波作为制造业大市和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正积极布局具身智能、大模型应用、低空经济、城市数智化等新兴“赛道”,推动“数”与“智”向深度融合发展。

第十五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将于2025年9月5日至7日在宁波举行。本次智博会由宁波市人民政府、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以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联合主办,以“AI赋能,数智向新”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战略行动,展览总面积3.5万平方米,精心设置AI领航、AI+制造、数智场景、数智生态、数智能源等系列主题展馆,集中展示人工智能、实数融合领域的最新技术产品和应用实践,加速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全域数智化转型。

为全面展现宁波在人工智能先导产业及未来产业中的创新实践与突破性进展,本报推出“数智向新”系列主题报道,力图勾勒一幅“数智甬城”跃升前行的生动图景,见证创新点燃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AI大潮席卷全球,一场“数智模术”正在改变千行百业,从服装设计到工业检测,从家庭看护到城市管理,人工智能已渗透产业链每个神经末梢。宁波正以“千企智改”破题,重塑“全产业操作系统”,打造万亿级智能经济新引擎。

千行百业“AI+” 宁波加速构建智能经济新生态

正如“互联网+”曾深刻重塑消费与社交模式,如今,“AI+”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重构产业逻辑与社会运行方式。在宁波,人工智能不再局限于实验室或消费端应用,而是深度渗透至生产制造、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多个领域,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在服装设计环节,浙江云聚智铱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服装数字版房”系统,实现了从创意设计到工业化生产的高效转化。该系统将设计师的理念转化为标准化“工艺包”,支持快速出样与数字样衣生成,显著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

在家庭健康监护场景中,宁波星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海马爸比三代”智能看护器,集成自研Babycare OS系统与航天级热成像传感技术,可在一米范围内实现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并通过移动端实时预警,为婴幼儿睡眠安全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工业制造领域的智能化升级步伐持续加快。宁波聚华光学科技有限公司的“AI+机器视觉”方案已在得力集团产线落地应用,其工业智能相机可对4K超高清图像进行毫秒级分析,精准识别产品瑕疵并自动分流不良产品,检测效率较人工提升数倍。

与此同时,宁波欧熠乐科技有限公司全球首创的“AI+OGI(光学气体成像)”实时量化检测系统,实现了对工业泄漏气体的可视化、可量化监测,为高危场景下的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为系统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宁波市于今年5月召开“人工智能+制造”现场会,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十大重点行业,梳理形成63个典型应用场景,并发布《宁波市“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试行)》,为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参考。

数据驱动 AI发展的核心“燃料”

高质量数据被视为训练大模型的“生产要素”。AI模型的性能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所用数据的规模与质量。早期以文本为主的数据训练,正逐步向语音、图像、传感器信号等多模态数据演进,进一步拓展了AI的应用边界。

作为浙江省内数据训练规模领先的企业,宁波博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为AI模型提供“教材”,即高精度数据标注服务。该公司高级解决方案工程师干逢雨介绍:“我们通过对海量原始数据进行结构化标注,实现‘精准投喂’,帮助模型更高效地理解现实世界。”

目前,博登智能累计处理的多模态数据已达PB级,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教育科技及具身智能等领域。

在数据价值释放过程中,流通是关键。为打破“数据孤岛”,汽车智能座舱企业春建电子选择将其自研平台“CJCS.ai”的核心代码开源,允许全球开发者按需调用模块,接入成本趋近于零。此举使产品开发成本最高降低90%,研发效率提升超50%。

该公司创始人王臣豪表示:“降低AI应用门槛,是科技企业的重要社会责任。正如安卓系统推动移动生态繁荣,开放与共享才能真正激活AI潜能。”

政策层面,宁波正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体系。2025年3月,宁波市数据交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已上线纺织服装、医疗健康、时空信息等5个专业数据流通平台,上半年新增数据产品254项,累计交易额突破5.8亿元。今年以来,宁波成功入选国家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和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进一步夯实我市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的先行地位。

协同发力 “顶层设计+基础建设”双轮驱动

宁波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策引导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协同发力。

2025年6月,宁波出台《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及配套支持政策,明确打造全国具身智能创新高地目标,并围绕政务、金融、家庭等场景推出系列“数字建设”制度安排,构建系统化政策支持体系。

在算力底座建设方面,宁波已初步建成城市级算力网络,全市高性能算力达2650P(PetaFLOPS),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服务用户169家;万兆光网试点加快推进,招宝磁业等10个项目入选国家及省级试点,数量居全省首位。

平台能级持续提升。宁波4个项目入选工信部“算力强基”揭榜名单,占比超全省五分之一;荣芯半导体宁波一厂项目顺利通过窗口指导并启动建设;易豹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等12个项目入选2025年浙江省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占全省总数的28%。

2025年4月,宁波正式上线城市级开源社区“NBopen”,由吉利汽车、涂鸦智能等企业提供应用场景支撑,宁波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高校提供技术赋能,致力于打造开放协同的高能级创新生态。

此外,《宁波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征求意见稿)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力争到2030年,在制造、医疗、教育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垂直大模型,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争创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基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记者 施文 文/摄

2025-08-07 “AI+”赋能千行百业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29082.html 1 3 数智“模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