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自停药+长期酗酒 54岁的他“糖海啸”暴发

“你这次好不容易从‘鬼门关’闯出来,出院后千万不要喝酒,也不要擅自停药了。平时一定要定期监测血糖。”听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宁波医院(宁波市杭州湾医院)内分泌科魏维医生的叮嘱,54岁的老王(化姓)连连点头。

过去的20多个日日夜夜,老王可谓教训惨痛:高血糖引发糖尿病性高渗性昏迷,“糖海啸”暴发后身体出现一系列问题,命悬一线。在该院多学科团队的协作下,老王从昏迷到神志转清,再到对答如流,目前逐渐恢复了自理能力,终于等来了出院的好消息。

血糖爆表陷入昏迷

“医生,救命啊,好端端的人突然叫不醒了!”7月初的一个清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宁波医院(宁波市杭州湾医院)急诊科里传来家属的求救声。被送进医院的人就是老王。当天早晨,习惯早起的老王迟迟没有动静,家人凑近一看老王已经陷入昏迷。

送进急诊后,急诊科医生立即积极抢救并排查昏迷原因。经过一系列检查和评估,医生把矛头指向了血糖。血化验结果显示,老王的血糖高达89.22mmol/L(正常空腹血糖3.9mmol/L-6.1mmol/L),远超正常值上限,如同体内“糖海啸”骤然爆发。

该院急诊科第一时间通知内分泌科会诊,内分泌科魏维医生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往急诊。检查发现,老王除了血糖极高外,还伴随严重的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心、肝、肾等多器官功能开始损伤。“考虑是糖尿病性高渗性昏迷——这是糖尿病最凶险的急性并发症,有极高的死亡率。”

时间就是生命!魏维判断老王病情危重,需转入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经过内分泌科及重症监护室医护积极的抢救,老王的内环境紊乱逐步得到了纠正,生命体征逐渐平稳,神志有所恢复。老王的命虽然保住了,然而更大的挑战接踵而至:由于这场重大的打击,老王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肺部感染、低蛋白血症、严重贫血、谵妄、躯干皮肤皮疹等。

多学科协作织就“生命网”

幸运的是,得益于宁波市杭州湾医院各科室间协作紧密,加上内分泌科医护团队的悉心照料,老王的各种身体异常在二十多天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从昏迷到神志转清,再到能正常对答交流;从需束缚卧床到可以被搀扶行走,再到可以自主行动。目前,他的血糖逐步控制在安全范围,神志转清,各器官功能逐渐恢复,达到了出院的标准。

治疗过程中,老王疑惑:平时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就昏迷了呢?魏维指出:长期酗酒再加上前段时间自行中断降糖药,这两个行为叠加,最终导致了“昏迷”的发生。原来,老王今年确诊糖尿病后,仍旧没有改掉长期酗酒的习惯,甚至连降糖药也是陆陆续续在服用。前阵子,他觉得自己身体挺好,不吃也没关系,就擅自停药了。停药后,也没有去复诊或做任何检查,直到这次东窗事发。

医生为他定制“全周期管理方案”

针对老王的特殊情况,该院内分泌科为老王定制了“全周期管理方案”的出院医嘱,叮嘱他——出院不是终点,而是“终身管理”的起点。

在这份医嘱中,血糖监测被放到了第一位,要求老王空腹、三餐后2小时、睡前、凌晨2点血糖全覆盖,警惕低血糖;另外,还提醒他进行并发症筛查,每3个月-6个月复查尿常规、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每6个月-12个月查眼底、血管超声;同时,还建议老王定期进行多学科随访,到呼吸科、血液科、肾内科等定期评估肺部感染、贫血、蛋白尿等问题。最后一条医嘱就是生活方式重建,让老王遵循糖尿病膳食,戒酒、规律运动、不暴饮暴食,不要自行停药。

门诊中,该院内分泌科执行主任陆楠经常遇到像老王这样擅自停药的糖尿病患者,“放在糖尿病患者管理第一位的,其实就是不擅自停药。”她解释,擅自停药非常危险,降糖药需根据具体情况由内分泌科医生调整,擅自停药可能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血糖高渗昏迷等急性并发症的发生,严重者进展迅速危及生命。

记者 庞锦燕 通讯员 陈思言

2025-07-31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27875.html 1 3 擅自停药+长期酗酒 54岁的他“糖海啸”暴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