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台风为何
7月30日16时40分前后,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在上海奉贤区沿海登陆,登陆时强度为热带风暴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级(23米/秒)。这也是它于7月30日4时30分前后在舟山市朱家尖岛登陆后的第二次登陆。
根据市气象台预报,7月30日夜里到7月31日,我市将转为多云到阴局部有阵雨的天气;8月1日起,我市以多云天气为主,午后有雷阵雨。从7月30日夜里起,风力开始逐渐减弱,气温也将重回夏天,35℃偶有“冒头”。
放眼“大佬频出”的台风界,“竹节草”只能算是“小弟”,巅峰时期也只是强热带风暴(10级,25米/秒),但它带来的风雨影响却不小——7月28日8时到7月30日15时,全市平均雨量185毫米;各区(县、市)中,江北雨势最强,达到272毫米,紧随其后的是镇海和鄞州,雨量分别达到268毫米和257毫米;海曙、北仑、慈溪等地雨量也都超过200毫米。
最大“小时雨强”出现在鄞州姜山上张站,达到90.3毫米(7月30日4时56分到5时56分)。单站雨量最大的是鄞州横溪杨山站,有423毫米;其次是鄞州五都头站,有398毫米。
我市沿海海面出现10级-12级偏北风,杭州湾、沿海地区及高海拔山区有8级-10级大风,局部地区风力11级-12级。
最大风出现在北仑后焦山站,达到12级(36.9米/秒),次大风出现在慈溪达蓬山站,风力也达到12级,但风速稍慢,为33.5米/秒。
在我们的家门口突然暴发
这还不是“竹节草”最恐怖的地方。再来看另一组数据:
7月29日20时到7月30日15时,全市平均雨量168.3毫米;各区(县、市)中,江北的雨势依旧最强,达到246.1毫米,紧随其后的是镇海和鄞州,雨量分别达到245.4毫米和236.6毫米。
单站雨量最大的是鄞州五都头站,达到368.2毫米。
不难发现,“竹节草”带来的强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30日凌晨到上午这段时间。所以,是什么原因导致“竹节草”的突然暴发?
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涂小萍分析,虽然“竹节草”自身的强度不强,但它擅长“借力”。“沿海强盛的低空急流和明显的水汽辐合,是强降水产生的重要因素。”涂小萍说。
此外,7月30日凌晨以来,“竹节草”移动速度缓慢,导致强降水时间拉长;7月30日9时,“竹节草”自己还“努力”一把,增强为强热带风暴。而此时,它距离我市已经很近,无异于是在我们的家门口“撒泼”。
它为啥要左右“摇摆”
如果大家有关注到“竹节草”的走向,不难发现,它在登陆舟山前后的10个小时里,中心位置一度呈现东西向扭动,就像网友调侃的“来都来了,干脆把舟山的景点都逛一遍”。
涂小萍分析,“竹节草”路径的左右摆动,主要还是因为它自身强度不够强,眼区不够明显。“竹节草”眼区内有多个小尺度涡旋中心并存,在定位时通常会将台风中心定在相对强的涡旋中心附近,从而导致台风中心移动路径看起来呈东西扭动的状态,“但不影响台风总体路径趋势”。
在上海奉贤区沿海登陆后,“竹节草”以每小时15公里-20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随着它的逐渐远离,我市的风雨也将进一步减弱。
但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次生灾害的产生具有滞后性,尤其是这段时间以来,我市降水较多,山区要格外警惕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小流域山洪、山体滑坡以及城乡积涝等次生灾害。
记者 石承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