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台风

多路记者奔赴一线

夏化品将邻居傅阿婆背在身上。

应急包。通讯员供图

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正在逼近,据市气象台7月29日18时发布的消息,“竹节草”或将在浙江象山到江苏启东一带沿海登陆,登陆时强度为热带风暴级或强热带风暴级,也有可能在浙江北部近海北上。

昨日,本报多路记者分赴各区(县、市)、各部门抗台一线,用笔和镜头真实地记录下了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地点:余姚四明山镇溪山自然村

播报记者: 顾佳诚 应秀一 通讯员 方田

风雨中,

他背起耄耋老人安全转移

“阿婆,雨越来越大了,住在这里太危险,我们接您走。”昨日中午12时许,在余姚四明山镇溪山自然村,四明山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徐科挺搀着87岁村民潘金花的手,顾不上打伞,将老人送上转移车。

此时的徐科挺心中,放下一块大石头:“全村100余名村民,全部安全转移!”

溪山自然村地处高峻山势中,台风 “竹节草”带来的连续强降雨可能对当地安全造成影响。

四明山镇研判险情后当机立断:两小时内,完成全村转移!

转移工作对溪山自然村而言,难度不小。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村民普遍在55岁以上。

联村干部王振名带队的转移工作小组随即成立。“一个个背,也要把老人们全部转移出来!”

冒着风雨,联村组长徐科挺和小组成员敲开了90岁老人傅金凤的家门。

“傅阿婆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我当时心里挺忐忑的。”徐科挺坦言,阿婆比较“恋家”,加上双腿不便,他担心老人不愿转移,已做好了细致沟通的准备。

然而,当一行人上门时,傅阿婆看了看他们,开口说道:“我腿脚不利落,本不想动,但你们记挂我的安全,我得配合你们。”

志愿者的付出,村民们都看在眼里。

傅阿婆的邻居夏化品见志愿者任务繁重,主动加入队伍背起傅阿婆。一旁的村干部帮他撑着伞,伞面几乎罩在傅阿婆身上,自己却淋湿了大半。

从10点逐户沟通转移,到12点整村完成转移,仅用了两小时。

转移的村民一批批到了安置点,守在这儿的镇村干部和志愿者马上就忙开了:核对名单、铺好床铺、陪大家说说话……

地点:海曙丽景社区

播报记者:王悦宁 通讯员 应佳婷

热腾腾的饭菜守护独居老人

每当台风来临,海曙区丽景社区“580”我帮你志愿团队最牵挂的,是辖区内行动不便的孤寡、独居和残疾老人。7月29日,“580爱心送菜送餐特攻队”迅速集结,为老邻居们送去台风天里的热饭。

“沈阿姨,台风天您千万别出门!想吃点啥,我们给您送来”“王奶奶,降压药还有吗?我们顺路去买”……当天一早,电话铃声此起彼伏,队员们挨个给社区老人打电话,倾听需求。之后,一笔笔记录下菜单和急需品,到菜场和药店采购并送货上门。

与此同时,“爱心送餐队”的后勤保障战也在同步进行。考虑到部分老人自己做饭困难,队员们火速链接“大众服务公司”等餐饮资源。中午时分,由志愿者接力,将热腾腾的饭菜送往老人家中。

地点:鄞州东胜街道王家社区 播报记者:王悦宁 通讯员 郑姝丹

台风天里的暖心应急包

“陈阿姨,这是给您准备的应急包,里面有即食粥和常用药,台风天尽量别出门,有需要随时给我打电话。”7月29日上午,鄞州区东胜街道王家社区网格员带着定制应急包,敲开独居老人陈阿姨的家门。

打开应急包,里面除了有手电筒、饮用水等基础应急物品,还有特意准备的即食粥、养生茶包和大号字体的紧急联系卡。针对老年人群体的饮食需求和安全需要,社区在老年应急包中重点配置了易咀嚼的食品和健康物资,并同步建立了“一对一” 帮扶机制。

而在年轻上班族集中的楼道,应急包里则有蒸汽眼罩、耳塞和自热火锅等抢手货,上班族小林开心地展示刚领到的应急包:“晚上加班回家怕停电,社区连充电宝和手电筒都备好了,还有咖啡和能量棒,太懂我们了!”

针对儿童群体的特殊需求,亲子家庭的应急包里,儿童雨衣和绘本整齐排列,益智玩具和小零食让孩子们爱不释手。

据王家社区党委书记黄艳艳介绍,此次应急包配送前,网格员提前进行人口结构摸排,根据各楼栋老年人口占比、家庭子女数量等数据精准分类。除了上门为独居老人送应急包,还在各单元楼设置领取点,居民根据需要可以自取对应类型的应急物资。

2025-07-30 应对台风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27572.html 1 3 多路记者奔赴一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