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保国寺千年古建

“小候鸟”们当了回“小小建筑师”

“小小建筑师”上线,挑战古建拼装。

探寻保国寺的千年传奇,解密北宋大殿的奇构巧筑,体验大殿模型的拼装搭建……7月22日,“我陪孩子读经典”2025年宁波市关爱“小候鸟”活动走进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小候鸟”们变身“小小建筑师”,在古建榫卯间触摸历史脉络,于动手实践中感悟匠心智慧。

探寻千年传奇,解密古建智慧

上午9点,一群充满好奇的“小候鸟”们聚集在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门口,他们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一天的探索。在博物馆讲解员的热情引导下,孩子们走进了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老殿堂。

“保国寺是长江以南历史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历经千年不倒不塌,堪称奇迹。1961年,它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讲解员一边带领孩子们参观,一边将保国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底蕴娓娓道来。

步入保国寺北宋大殿,硕大的斗拱、精美的藻井、奇特的八棱柱……“小候鸟”们被这些令人惊叹的建筑结构所吸引。“整座大殿没有用一根钉子,全靠精巧的榫卯结构支撑!” 讲解员的介绍引来了孩子们一阵阵惊叹,他们仔细观察大殿的梁柱、斗拱,试图找到隐藏在古老木材中的“秘密”。

介绍了木结构原理后,讲解员又提起了保国寺的未解之谜:“大殿以‘鸟不栖、虫不入、蜘蛛不结网、梁上无灰尘’的传奇闻名,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因为木材有香味,驱虫!”“山里空气质量好,灰尘少!”……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回答。

“其实,这个问题还没有定论。有人推测是因大殿所用木材为桧木,飞禽、昆虫都不喜欢它的香味;顶上斗拱结构形成了一个个不同的通道,外面空气一进入大殿,就产生了回旋气流,灰尘就都被带走;大殿平时湿度可达到70%以上,而蜘蛛吐丝的适宜湿度是在40%-60%之间,因此不符合蜘蛛的湿度要求。”讲解员笑着鼓励,“希望未来你们能解开这些谜团!”

“小小建筑师”上线,挑战古建拼装

结束参观,“小候鸟”走进博物馆的研学教室,开启了“古建拼装大挑战”。

“这款保国寺大殿模型是国家专利产品,曾获得宁波市文旅商品创意设计大赛金奖!” 讲解员举起手中的木质组件,指着榫卯接口,“大家注意看,这些零件不用胶水和钉子,全靠木头自身的咬合固定,就像古代工匠盖房子那样……”

拼装流程演示完毕,孩子们纷纷变身“小小建筑师”,迫不及待地动手实践:研究模型图纸,小心翼翼地将木质零件精准拼接在一起,从底座的搭建,到墙体的安装,再到屋顶的塑造,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

搭建过程中,孩子们不仅直观地了解了北宋大殿的结构特点,更深刻体会到古代建筑的精妙构造。“这次是我第一次来保国寺,也是第一次体验自己动手搭建筑!完成这个‘北宋大殿’后,特别有成就感!”来自江西的苏宇韩同学举着手上的大殿模型,兴奋地说。

七年级的刘子涵则表示,她对榫卯结构和保国寺的历史非常感兴趣,这次通过“真听、真看、真感受”的方式,学习到了课本之外的知识,“我很喜欢这次活动,也很期待下次再来参与!”

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非常高兴能为‘小候鸟’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和体验的平台,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能让孩子们对中国古建筑产生浓厚的兴趣,了解我们祖先的智慧,并在心中播撒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

据了解,“我陪孩子读经典”2025年宁波市关爱“小候鸟”活动由宁波市文明办、共青团宁波市委、宁波市关工委、宁波市慈善总会主办,宁波市体育彩票管理中心支持,宁波晚报承办,旨在带领孩子们走进校外“第二课堂”,趣味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领略大自然的魅力。

后续研学活动也将继续展开,目前,“体验‘电力’魔法,做安全小卫士”“掌握‘防溺水’知识 安全‘不放假’”两场活动尚有名额。大家可点击下方红字链接直接报名,或参考报名提示步骤操作,一起读懂历史、读懂自然、读懂未来。

记者 王思勤 崔引 徐嘉胤

实习生 陈佳文 文/摄

2025-07-23 探秘保国寺千年古建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26123.html 1 3 “小候鸟”们当了回“小小建筑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