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甜甜:微创修复,重塑“足下根基”

任甜甜在手术中。资料图片

【编者按】在与疾病交手的战场上,他们以“绝活”为刃,以仁心为盾,将高超技术淬炼成百姓触手可及的健康守护,让疑难重症化险为夷,助康复之路提速减痛。本系列将带您走近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这些“匠心”医者,看他们如何在患者的生命褶皱里镌刻希望。

脚踝堪称全身最“叛逆”的关节,稍有不慎就会扭伤。作为人体承重的关键部位,踝关节韧带损伤、撕裂或断裂后,容易引发踝关节不稳。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中心足踝外科任甜甜副主任医师擅长踝关节镜下韧带修复和重建手术,以精准、微创的优势,每年帮200来位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重塑“足下根基”。

打球受伤后 19岁男孩每周崴脚一两次

“我现在每周都要崴脚一两次,再怎么小心都没用。”今年5月,19岁的小周来到任甜甜的诊室。由于频繁崴脚,他放弃了最爱的篮球,连日常走路都觉得困难。

小周右脚脚踝呈淤青,明显肿胀。询问病史后,任甜甜了解到,小周两年前打篮球时第一次崴脚,他没当回事,贴了几天膏药后,又上了球场。之后崴脚的频率从几个月一次发展到一个月七八次。

踝关节由胫骨、腓骨和距骨组成,周围有多条韧带维持关节稳定。踝关节磁共振成像横断面显示,当距骨呈现“小提琴”形态,腓骨呈现“月亮”形态,这时候,两者中间一根“细直”的黑线,就是距腓前韧带。而磁共振上小周的踝关节却是一根松垮地耷拉着的黑线,这说明他的距腓前韧带松弛,失去了张力。

任甜甜认为,小周的情况完全符合手术指征。传统手术要在踝关节外侧切开4厘米-6厘米的口子,再切开关节囊,显露骨头,找到韧带断端再缝合。

2017年以来,任甜甜开始应用踝关节镜下韧带修复手术。手术中,他首先在小周踝关节上取两个直径0.5厘米的小孔,清理滑囊增生组织和骨赘,随后在腓骨远端打入线锚钉来固定,将断裂的韧带做重叠缝合,最后,将下伸肌支持带缝合到腓骨上来加固。术后第二天,小周就在充气靴支撑下下地,6周后脱靴脱拐行走,而传统手术后往往要3个月后才能脱靴脱拐行走。

27岁的消防员董先生(化姓)3年前崴脚后,疼痛持续。影像显示,他“小提琴”和“月亮”之间的黑线彻底消失,意味着距腓前韧带在断裂后被吸收。

任甜甜为他实施了踝关节镜下的韧带重建手术。过去,要从人体别处取一根韧带来“移植”,经过3个多月的恢复期后,韧带才能工作。2023年开始,任甜甜改用人工韧带来实现“无中生有”。手术中,在消失韧带的起点和终点打洞,植入挤压钉,来固定人工韧带。钉子会被人体自行吸收,无须二次手术。术后两个月不到,董先生就恢复了正常生活。

极易在狭小迷宫“迷失” 每台手术都需要个性化操作

相比传统手术,踝关节镜下韧带修复和重建手术创伤小,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轻,术后疼痛和肿胀程度明显减轻,大大降低了切口感染、黏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显著缩短恢复时间,帮助患者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

当然,这一微创手术对术者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是定位难。和膝关节等大关节比,踝关节内结构曲折,操作空间狭窄。初学者很可能进入后就“迷失”了,连关节间隙在哪都找不到,甚至要半个多小时才能成功定位。凭借扎实的解剖结构基础和丰富经验,任甜甜可以实现“瞬时定位”,完成一台常规的修复手术用时不到20分钟。

其次是操作难,集中在置钉和过线上。比如,钉子距离腓骨关节面不能少于5毫米;每个患者的置钉角度、深度等都须个性化操作……

任甜甜说,他也在不断改良术式,希望尽可能让患者手术损伤更小,恢复得更快更好。比如,通过提升镜下“过线”技巧,同步进行韧带断端缝合和支持带加固。

记者 王颖 通讯员 庞赟

2025-07-23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26103.html 1 3 任甜甜:微创修复,重塑“足下根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