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三江月

虫虫“隐身”术

短角枝䗛

日本新棘䗛

尺蠖

木叶夜蛾

枯艳叶夜蛾

中华怪螳

在上一期的晚报副刊“博物”栏目中,我写了一篇题为《夏日奇蝶》的文章(详见宁波晚报2025年7月6日A8版),文中介绍了一种本地少见的蝴蝶:枯叶蛱蝶。这种蝴蝶拟态枯叶,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昆虫都非常善于隐身,有的像落叶,有的像树皮,有的像木棍,可谓形形色色,不一而足。这里,就再为大家介绍若干种。

1

多种“枯叶蛾”

在宁波的蝴蝶中,并不只是枯叶蛱蝶一种蝴蝶会拟态树叶,像美眼蛱蝶(秋冬型)、黄钩蛱蝶(秋冬型)、朴喙蝶等多种蝴蝶,当它们把翅膀合拢的时候,都颇似落叶。同样,在蛾类中,也有不少种类可以称得上是“枯叶蛾”。

前两年的夏天,我去四明山中夜探,在通往奉化溪口镇里村的路边,偶抬头,见到离地两三米高的树干上有几只蛾子在吸食树液,其中有一只比较大的,它那一对宽大的前翅真的像极了两枚枯叶:叶脉、叶缘,乃至霉斑状的斑纹,无不惟妙惟肖;后翅则相对较小,其上有一排金色的斑点。回家后查明,它的名字叫木叶夜蛾。

而枯艳叶夜蛾也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昆虫。当它还是一条毛毛虫的时候,就长得“别具一格”:暗红色的虫体上居然也有一对乌溜溜的“眼睛”,近距离骤然遇见,还真有点惊悚感。其成虫的前翅拟态枯叶,如果不露出后翅的话,那么看上去就是一对平铺的褐色带绿斑的叶子;而如果前翅充分展开,显露后翅,则可以看到其金色后翅上具有类似猫头鹰眼睛的大眼斑。

与枯艳叶夜蛾相类似,庸肖毛翅夜蛾的前翅也像落叶,同时后翅上也具有明显的眼斑。对它们来说,拟态落叶是便于隐身,而翅上的眼斑则可以起到警告(甚至恐吓)企图从背后偷袭的天敌的作用。

2

模拟木棍的“吃货”

很多蝶类、蛾类的幼虫,即所谓的毛毛虫,也是拟态高手。

尺蠖,是鳞翅目尺蛾科昆虫幼虫的统称,具体种类繁多,外形也差异甚大。它们以啃食树叶为生,因“蠖”字发音同“货”,故常被我们戏称为“吃货”。

尺蠖行动时身体一屈一伸,像是在丈量着什么,也常形成拱桥的模样,故在民间有很多别称,如步曲虫、量尺虫、造桥虫等。而当尺蠖处于静止状态时,会斜向笔直地伸展身体,看上去像是一根小树枝。

今年7月的一个晚上,我和女儿,还有阿则一家,一起去海曙鄞江镇的山里夜探,一开始没发现什么有趣的东西。后来,在河畔的灌木丛旁,阿则忽然说:“快来看,这里有条尺蠖,太像木棍了!”我们都凑了过去,但一开始真的啥也没看到。后经阿则指点,才发现在一根绿色的小树枝旁还有一截小“木棍”。这根“木棍”长约五六厘米,灰褐色,表面有很多黑色细纹,同时夹杂着淡绿色的斑点,其纹理、色彩与树皮一模一样!要很仔细看,才会发现它的尾部的两对足紧紧抱着树枝,好让它固定在那里,安安稳稳地睡大觉。

“咦!看它的背部,居然还有白色的‘霉斑’!”阿则又有了新发现。我蹲下身来,观察这条尺蠖的背面,果然看到不少霉斑状的灰白色斑纹。好神奇,这条尺蠖所模拟的,居然是一条快霉烂的“木棍”!

3

最有名的隐身高手:竹节虫

在发现“木棍尺蠖”的那天晚上,我们原本的主要目标是找竹节虫。

大家知道,竹节虫是一类以善于拟态著称的昆虫,以体形细长者居多,极似枯枝或竹枝。在专业书籍里,它们又被称作“䗛”。“䗛”这个字,跟“修”同音,即“修长的虫子”的意思。

在拍完尺蠖之后,我们沿着古道继续前行,左顾右盼,寻寻觅觅,却一直没发现竹节虫的踪影,心中不免有点失望。忽然,阿则妈妈笑了起来,说:“哈哈,我好像看到了!这个是不是?”当时,我和女儿走在前面,闻声赶紧折返。顺着阿则妈妈的手指一看,终于看到,一只灰褐色的竹节虫从绿叶背后探出半个身子,不仔细看的话,真的会以为那是一根飘落的枯竹枝!

原来那是一只双线皮䗛的雌虫。这种竹节虫在宁波比较常见,雌雄外观差异较大。后来,阿则爸爸又在附近发现了一种短角枝䗛。其外观与双线皮䗛近似,但两者有一个显著区别,那就是前者触角很短,而后者的触角细长。

其实,去年夏天,我和阿则一家也来这条古道夜探过。那天晚上,阿则在灌木丛里找到了一种比较少见的竹节虫,即日本新棘䗛。前面提到的双线皮䗛、短角枝䗛的体型均偏细长,体长至少在7.5厘米;而日本新棘䗛属于粗短型,体长在6厘米左右。其身体深褐色,略偏红,有黑纹。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身上有不少短小的棘刺,看上去太像那种带刺的树枝了。

4

东钱湖曾发现“树皮螳螂”

去年8月初,我带小朋友们在东钱湖畔夜探。活动快结束时,忽然有个女孩说:“大山雀老师,树上有只奇怪的虫子!”我走过去一看,第一眼并没有发现任何昆虫。后来,女孩用手指点了一下,我才看到它。天哪,就在灰褐色的皱巴巴的树皮上,蛰伏着一只同样是灰褐色的小型螳螂,其体长才3厘米出头,背部斑纹酷似树皮。

那天回家后,我马上翻图鉴,确认这种螳螂的名字叫“中华怪螳”。这种螳螂在华东、华南均有分布。不过,在华东地区,据说除南京有稳定的可观察种群以外,其他很多地方的记录都不多。

中华怪螳主要吃一类名叫举腹蚁的蚂蚁。举腹蚁是蚁科的一个属,在树上活动。而中华怪螳正是通过极好的保护色,隐身于树皮上。这样既可以躲避小鸟之类的天敌,也方便伺机捕食路过的蚂蚁。

除了以上介绍的昆虫外,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善于隐身的昆虫,如城市里也常见的蟪蛄、宽翅纺织娘等。蟪蛄是一种小型蝉,体长才2厘米多一点,其雄蝉常发出“滋滋”的鸣声。蟪蛄的身体斑纹也跟树皮差不多,故在树上鸣叫时常只闻其声难见其影。宽翅纺织娘也是夏秋夜晚的常见鸣虫,分绿色型与褐色型两类,外观均与树叶相似。

2025-07-21 □张海华 文/摄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25626.html 1 3 虫虫“隐身”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