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生活中,膝关节和髋关节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无论是长期伏案工作导致的关节压力,还是运动损伤带来的困扰,都让我们对重要关节的保养与使用倍感关心。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保护关节?7月1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博士生导师胡懿郃教授作为北仑区人民医院柔性引进专家做客甬上名医大讲堂,与网友们在线分享预防关节疾病的方法,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保健小窍门。
● 爱吃海鲜的宁波人关节病高发
“宁波等沿海地区的关节病患者要比内陆地区多。”直播一开始,胡懿郃就指出,宁波人的饮食习惯和气候环境对关节病变有很大的影响。“大部分海鲜,嘌呤含量较高,容易引发痛风等代谢性骨病,增加了关节疾病的风险。”此外,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运动损伤都会引发关节疾病。
他提到,从发病部位来看,膝关节、髋关节是最容易病变的关节。不同程度的病变有着对应的症状,要及时识别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首先,出现疼痛规律变化,比如起初是走远路才疼,后来走平路也疼,甚至休息时也疼;接着,关节活动受限,比如原本能蹲下,现在蹲到一半就卡住,或者无法正常上下楼梯;最严重就是关节畸形,比如膝盖逐渐变‘O’型或‘X’型。出现这些情况,建议尽早到关节外科就诊。
● 3D打印人工关节“零部件”
对于不同程度的关节损伤,处理方式也各有不同。早期患者可以结合药物和理疗的方式进行修复,但更重要的是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自我锻炼和康复。对于中期患者而言,通过关节镜下对局部病变组织进行修复或置换,以微创手术的形式就能缓解症状。
晚期患者则需要关节置换,选择合适的人工关节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前提。近年来,胡懿郃教授带领团队成熟运用3D打印人工关节技术,尤其是在膝、髋等关节应用广泛。3D打印个性化定制手术在骨科中的运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多可能,“传统的手术方法,患者骨头出现病变,需要从其他地方寻找骨头匹配、置换,周期长,匹配度也不一定高。3D打印技术可以‘指哪打哪’,患者需要哪部分‘骨零件’,什么样的形态、大小,都可以个性化定做。”
此外,胡懿郃团队研发的“陶对陶”人工关节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陶对陶’人工关节是一种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假体,由陶瓷股骨头与陶瓷髋臼内衬组成,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更好地应对肥胖带来的持续压力,降低长期磨损导致假体松动的风险,对人体也更友好,延长了使用寿命。”随着胡懿郃团队在北仑区人民医院的深度帮扶,每周都有团队成员下沉坐诊、手术,这些国内领先的技术都可以在当地实现,为北仑乃至周边地区的患者提供了极大便利。
● 运动时要做到充分的热身、专业的设备和循序渐进的强度
直播中,胡懿郃分享了作为一名“篮球高手”在日常运动中保护关节的经验。“篮球、羽毛球、足球等运动,因为在运动时膝关节常可能有一个极力旋转的动作,半月板会随之扭转运动,极有可能发生损伤,所以年轻人是半月板损伤的高发人群。 ”
另外,像经常深蹲、肥胖、久坐等也都是“谋杀”半月板的行为。我们该怎么保护它?他表示,最关键的还是要做好热身运动准备,在运动前一定要做好腿部的拉伸,像膝盖、脚踝等处都要尽可能进行旋转、屈伸。运动时要戴好护膝、护腕等专业设备,尽量避免剧烈的冲撞。运动的强度也要循序渐进,把握好节奏。
如果在运动时感觉膝盖突然剧烈疼痛,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继续勉强运动,一定要立即停下来,不要再让受伤的腿负重,如果有条件,可以进行支具或者木板固定,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记者 陆麒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