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桥:九百年光阴里的市井传奇

张斌桥在西江古村重新“站”了起来。

张斌桥以西的后塘河旧影。

张斌桥静卧在水上,藏着岁月沉淀的故事。资料图片

张斌桥是城东三塘河中“后塘河”的一个重要节点。后塘河发源于鄞东三溪浦,也就是如今的三溪浦水库,蜿蜒而来,宛如一条流淌千年的绸缎,串起东吴、五乡、邱隘的人间烟火,最终汇入甬江,奔向东海。

上世纪80年代,我入住当时的江东区东郊路、靠近张斌桥的地方,自此与张斌桥为邻。那时的东郊路,北边是整排低矮的平房,烟火气浓,路面狭窄,仅容两辆三轮车交会,后塘河静静流淌在旁。初来乍到,我仰头望着高高的张斌桥,听着那些古韵悠悠的传说,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

1

草鞋老人与神秘传说

张斌桥建于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相传,这座桥是由一位名叫张斌的老人出资建造。老人每日在河岸边打草鞋、卖草鞋,他制作的草鞋用料扎实,编织精细,价格公道,从不趁机抬价,深受大家信赖。每日,他看着河上的渡船在风浪中如树叶般飘摇。遇上恶劣天气,船夫奋力划桨,乘客脸色惨白,险情频发。见此情景,老人暗暗下定决心,要造一座桥,以解河两岸百姓往来之难。此后,他省吃俭用,日夜不停地编织草鞋,然而积攒许久,钱仍不够建桥。

当地有个卖肉的贩子,做生意常短斤缺两,靠赚黑心钱发家。不久,报应降临,他背脊上生了毒疮,遍访名医,病情却愈发严重,疼痛难忍,夜不能寐。一天夜里,他梦见仙人指点:“去买张斌的草鞋分给穷人,你的病才有救!”卖肉的半信半疑,试着照做,毒疮竟开始慢慢好转。后来,他拿出卖肉积攒的所有钱财,买下张斌老人的草鞋送给穷苦人,做生意也不再缺斤少两,毒疮果然痊愈。这个故事在河边代代相传,让张斌桥从诞生起,便浸润着善念的温度。

2

石狮见证的繁华故往

走近张斌桥,仿若翻开一本厚重的史书。整座桥由梅园石砌成,青灰色的石块历经岁月打磨,温润如玉。30米长的桥身,7米高的拱矢,10米宽的桥面,38级石阶层层向上延伸。在没有高楼大厦的年代,站在桥底仰头望去,桥上的行人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云朵。桥栏上的小石狮形态各异,可爱至极,有的歪着头,好似在偷听路人的家长里短;有的龇牙咧嘴,威风凛凛。九百年的风吹雨打,不仅没有磨灭它们的生机,反而让它们愈发鲜活灵动。

月洞门般的桥洞高大宽敞,使得从前的纤夫无需爬桥,可直接从桥下穿行。桥脚下那几道深浅不一的纤道,宛如五线谱,仿佛能让人看见一队队纤夫赤着膊、光着脚,喊着“嘿哟嘿哟”的号子,拉着满载货物的船只缓缓前行。各式船只在桥下穿梭往来,将丝绸、海产等运往东乡;东乡的稻米、东钱湖的湖鲜,以及老匠人精湛的手艺,也顺着河水,运往四面八方。

张斌桥不仅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更是传奇故事的摇篮。南宋的宁波史氏家族,“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声名赫赫,他们的故居也曾位于张斌桥边上。明末,桥南住着两位铁骨铮铮的英雄——钱肃乐和钱希声。清军入关,山河破碎,兄弟俩立于张斌桥畔,望着后塘河滚滚河水,向将士们高呼:“此河为证,吾辈当与山河共存亡!”随后率领队伍南征北战。他们的英勇事迹,如同后塘河的水,永远奔腾在宁波人的血脉之中。

3

桥上桥下的鲜活岁月

夏日的夜晚,张斌桥成为了最热闹的乐园。在没有空调的年代,整座桥仿佛天然的露天茶馆。大人们摇着蒲扇,谈天说地,家长里短、陈年旧事,还有每日的时事新闻,都在这里交流传播。小孩子们有的依偎在大人怀里,好奇地把玩着石狮子,有的像欢快的小泥鳅,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捉迷藏。胆大些的男孩,会悄悄溜到河边,用玻璃瓶捕捉一闪一闪的萤火虫,小心带回家中,放飞到床上的蚊帐里,瞬间,让整个屋子都亮如星空。

那时,我三岁的儿子对这座桥痴迷不已,隔三岔五就要去玩耍。他像个小勇士,吭哧吭哧地爬上桥,又连跑带跳地冲下来,迈着小短腿玩得满头大汗,爬完桥又去摆弄那些可爱的小石狮。有一回,我们在河边看别人钓鱼,一不留神,就听见有人大喊:“孩子落水了!”我心头大惊,转头就看见一位大哥已迅速冲进河里,像拎小鸡一样,把儿子从水中捞了上来。浑身湿透的儿子,眼睛还直勾勾地盯着河水,对我说:“妈妈,水里有好多好看的鱼、还有会发光的房子!”这一番话,吓得我浑身颤抖,生怕他脑子进了水。还有一次,我夜班回家,正值盛夏,骑车快到张斌桥堍时,远远看见一条“黑绳子”横在路上。我放慢车速凑近一看,竟是一条大蛇!我吓得惊叫出声,紧急刹车时整个人差点飞出去。可惜沿街的邻居闻声赶来时,那蛇早已如幽灵般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之后没几天,就传来了张斌桥要拆迁的消息。

4

记忆在时光里重生

1988年,为推进城市建设,张斌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拆桥时,工人们在桥脚下挖出大量铜钱,那铜钱上斑驳的锈迹,仿佛是古桥留下的最后低语。这一段后塘河被填平,化作了马路,但张斌桥的名字却留了下来。如今的张斌桥菜场热闹非凡,剁肉声、商贩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独特的市井交响乐。张斌桥小区里,老人们坐在树荫下,依然在讲述当年的故事,那些尘封的记忆在他们的话语中依旧鲜活。

更令人欣喜的是,拆下的梅园石构件被仔细编号保存,历经东钱湖平水堰、南宋石刻公园的辗转,在2013年冬天,于天宫庄园西江古村重新“站”了起来。虽然有些构件已然缺失,桥身也比从前小了一圈,但桥栏上残存的石狮子,依旧俏皮灵动;桥洞下的纤道,依然蜿蜒曲折。它宛如一位重生的老者,带着九百年的风雨沧桑,静静诉说着过往的辉煌,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与回忆。

2025-07-13 □向培培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24157.html 1 3 张斌桥:九百年光阴里的市井传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