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0多岁的林女士拿着锦旗来到江北区甬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该中心的皮肤科医生李敏致谢。原来,去年4月林女士在爬山时不慎被蚂蟥叮咬。起初以为是小问题,想不到伤口却迁延不愈,反复出现溃疡、红肿、渗出,并伴有剧烈瘙痒。这1年多来,林女士尝试了多种治疗方案,效果甚微。
今年6月初,她经朋友推荐来到甬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寻求帮助。“当时她的伤口呈现典型的慢性炎症和过敏反应状态,腿上一大片地方都在溃烂渗水。这是蚂蟥咬伤后处理不当或体质敏感可能引发的后遗症。”李敏经过专业评估,为林女士制定了抗炎、抗过敏结合局部清创的综合治疗方案。在医患共同努力下,困扰林女士一年多的顽固伤口在短时间内明显好转,目前溃烂处已经结痂,终于康复。
●新闻多一点
小蚂蟥,大隐患
李敏医生指出,蚂蟥又称水蛭,在宁波周边丘陵山地、尤其是植被茂密、潮湿的山区较为常见,旱蚂蟥常栖息于草丛、灌木上。她强调,千万别小看蚂蟥叮咬,其潜在风险常被忽视——
伤口难愈与感染。蚂蟥唾液中的抗凝物质(水蛭素)会导致伤口持续渗血,为细菌滋生创造条件。林女士的案例正是伤口反复感染、形成慢性溃疡的典型。
过敏反应。部分人群对蚂蟥唾液蛋白高度敏感,被叮咬后可迅速出现局部剧烈红肿、水疱,甚至引发全身性过敏反应,也就是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体腔侵入。若蚂蟥侵入鼻腔、耳道、尿道等体腔,还可能导致鼻塞、尿痛、血尿等症状,自行处理风险极高。
遇蚂蟥叮咬要这样做
面对蚂蟥叮咬,李医生给出关键的应对步骤——
移除。发现蚂蟥吸附,切勿生拉硬拽!正确做法是轻拍其周围皮肤,或用食醋、浓盐水、酒精等刺激其自然脱落,避免吸盘残留在皮肤内。
处理伤口。蚂蟥脱落后,立即用大量生理盐水或洁净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进行消毒,并压迫止血。可外涂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蚂蟥进入鼻腔等体腔,绝对禁止自行强取。可尝试在入口处涂抹蜂蜜、香油等促其退出,并立即就医寻求专业处理。如果伤口持续红肿热痛、渗液不愈、范围扩大,或心慌、气促、头晕等全身症状,务必及时就医。
李敏特别强调,被蚂蟥叮咬后,即使伤口看似很小,若出现异常红肿、久不愈合或全身不适,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麻烦。
记者 程鑫 通讯员 翁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