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示范车”司机胡玉丽

铺展百万公里爱心路

副驾驶挡风玻璃下方的“共产党员示范车”铭牌。

胡玉丽

在宁波的街头巷尾,它被乘客亲切地唤作“爱心的士”“幸运的士”。把控方向盘的是有着近30年驾龄的“微笑的姐”、市优秀共产党员胡玉丽,用三十年如一日的点滴细节,铺展出一条长达百万公里的“爱心路”。

1

“共产党员示范车”

1996年,下岗女工胡玉丽踏入出租车行业。胡玉丽深知,自己驾驶的出租车是城市的流动窗口,不仅承载着乘客,更承载着城市文明的微光。

2011年,胡玉丽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4年来,在她驾驶的营运车辆里,副驾驶挡风玻璃下方一直放着一块“共产党员示范车”的铭牌。

“每次看到这块牌子,我都在想,我是党员,要比别人做得更多一些、更好一些。”胡玉丽说,“它时刻提醒我,不仅要遵守交通规则、提供优质服务,还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待人更热情一点,服务更周到一点,遇到困难时更主动担当一点。”

正是凭着日复一日的“多一点”,胡玉丽总结出“三个好”安全行车法、“五个一”优质服务法,创下安全“零事故”、乘客“零投诉”、经营“零违规”的行业奇迹。

一声声温暖的“您好”与真诚的微笑,让她赢得了“微笑的姐”的美誉。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街道,她的问候开启了乘客一天的好心情;当雨点敲打车窗,她悄然递上的雨伞让城市在阴霾中透出暖意。

2

车轮上的“亲情”

这辆被赋予“爱心的士”“幸运的士”等温情别名的网约车,早已超越了交通工具的范畴。胡玉丽以小小的车厢为纽带,用心编织起一张无形的亲情网络。

80多岁的邱老先生和老伴每周都要去医院治疗,胡玉丽默默承担起接送的重任,风雨无阻,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整整5年,直到老人离世。

“两位老人就像我的长辈,每周固定接送,习惯了,他们有需要,我就来。也没想要坚持多久,就是觉得自己应该做。”胡玉丽说。

这个“应该”并未随老人离去而终结,她又将温暖延续至老人的儿媳及其父母的求医路上。

2010年,女儿参加高考,胡玉丽并没有接送,因为她在免费护送盲人徐爱玉的儿子赴考。

对此,徐爱玉有些愧疚:“耽误你接送女儿了。”

胡玉丽则豁达地回应:“谁让我们名字里都有个‘玉’字,这是缘分!”

这份特殊的缘分,让两人结为异姓姐妹。此后,胡玉丽常带着自己做的小菜和一些零食探望徐爱玉,一起话话家常,帮忙做做家务,一次偶然的相助变成了长久的亲情。

3

爱心车队,薪火相传

从2002年加入“雷锋车队”,到如今成为“雷锋车队”队长,胡玉丽深知独行快、众行远。

她将个人善举升华为群体行动,组织车队定期接送盲人“看”电影,为高考学子保驾护航,参与助学结对、爱心献血。胡玉丽说,一个人能力有限,但大家一起做,力量就大了。

作为行业里为数不多的党员,胡玉丽敏锐地意识到身边许多司机都是从外地来到宁波打拼的新宁波人。

“大家离乡背井,都是为了生活努力奔波,很不容易。共产党员的身份让我觉得,我不仅要自己做好,更要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胡玉丽说。

于是,胡玉丽组织各种活动,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通过言传身教带动车队成员入党,让党员队伍更加壮大。“现在我们车队已经有两名党员了。”胡玉丽语气中带着自豪。

当被问及自己坚持的动力时,胡玉丽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简单的8个字,早已内化为她坚定的行为准则。

方向盘转动,车轮向前。胡玉丽的爱心之路没有终点,她的故事,让人们对“网约车司机”这一新就业群体有了更多的期待——在共享经济的车轮上,他们不仅是交通服务的提供者,更成为城市文明网络的重要节点。

作为一名党员司机,胡玉丽带动一支“雷锋车队”,用无数平凡的善举,共同编织起一张覆盖城市的温情之网。

记者 佘若凡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25-07-02 “共产党员示范车”司机胡玉丽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22174.html 1 3 铺展百万公里爱心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