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西湖的落日把湖水染成流动的金箔,当三星堆的青铜神树在展厅里诉说千年秘语,当鲁迅故居的青石板路刻下思想的足迹——成长的旅途从不止于脚步的丈量,更在于心灵与世界的碰撞。
珍珠诞生记
慈溪市慈吉实验学校307班
甘雅曦(证号2580181)指导老师 杨旭莉
端午假期,我和姐姐跟随旅游团来到了诸暨珍珠养殖场。这里,仿佛是一个藏着秘密的宝藏之地,让我亲眼见证了珍珠的诞生。
天然珍珠和人工养殖的珍珠,它们的来历可真是不一样呢!珍珠贝有个神奇的器官叫外套膜。当它们不小心吞进石子或沙子时,外套膜就会分泌出一种特殊的物质,像一层温暖的拥抱,紧紧包裹住这些“不速之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异物就变成了璀璨的珍珠。而人工养殖珍珠,则是人为地在珍珠贝的外套膜内放入一颗小小的珠核,耐心地等待它慢慢长大。
珍珠的大小也让人惊叹不已!老子珍珠,那可是世界上最大的珍珠,足足有一个人的头那么大,仿佛是大海赠予人类的巨大宝藏。而最小的珍珠呢,小巧得还没有指甲盖的一半大,精致得让人爱不释手。
在颜色上,珍珠也是五彩斑斓。尤其是紫色的珍珠,它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星,散发着神秘而高贵的光芒。但也有很多人偏爱洁白无瑕的白珍珠,就像戴安娜王妃那样,佩戴着白珍珠,显得高贵而典雅。
这次游玩,不仅让我大开眼界,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珍珠背后的坚持与不易。每一颗珍珠的诞生,都是时间与耐心的结晶。我想,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像珍珠贝那样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之珠,让它在我们的人生中熠熠生辉。
三星堆
慈溪市第四实验小学501班
施雨橙(证号2580249)指导老师 俞爱明
在四川省广汉市,藏着一处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考古发现之一”的神秘之地——三星堆。它如同一颗穿越千年的璀璨明珠,静静诉说着古蜀文明的传奇。
三星堆的历史可追溯至5000多年前,那时的古蜀先民在这里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文明。岁月流转,它一度被尘封,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重现于世。
踏入三星堆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青铜立人像。3米多高的巨人高鼻深目,发髻高耸,耳垂硕大,身着华丽服饰,双手环抱,仿佛正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神秘祭祀。
另一尊青铜跪坐扭头人像同样惊艳。仅30厘米高、1公斤重的它,表面打磨得光亮如镜。跪坐的身姿微微前倾,头部转向右侧,双手半合十平举,头顶一股头发“冲天”盘绕,独特的造型令人称奇。更特别的是,它身上交错的V形鱼纹、燕尾纹和凤凰纹,都是三星堆前所未有的发现。
最震撼的当属青铜神树。九层神树高达4.8米,树枝上挂满精美的果实与神兽,仿佛搭建起连接天地的桥梁。还有那金光闪闪的金杖,造型奇特、工艺精湛,彰显着古蜀文明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凝视这些文物,敬畏与惊叹在心中翻涌。它们不仅是古蜀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历史的无声见证者。尽管曾被岁月掩埋,但三星堆承载的文化价值永远熠熠生辉。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我深深沉醉于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更加期待揭开它更多神秘的面纱。
西湖即景
鄞州区宋诏桥小学511班
裘镇阳(证号2581465)指导老师 俞幼春
来到西湖边,正是太阳落下的时候。
太阳原本只是个金黄的小球,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个橙色的“大柿子”。太阳照在了西湖边断桥的桥墩上,闪着金光。
太阳款款地落了下去,照在了那清净如镜、泛着波纹的湖面上,整个湖也变成了金黄色,闪着耀眼的光芒。荷叶摇头晃脑,顽皮的水珠宝宝们跳进了湖中,溅起了层层水花。太阳在远处两座山峰的中间了,此刻它变成了一个鲜红巨大的火球,天空也变得火红火红的。云朵被染成红色,像着了火一样。接着,天空变成了红中带着一点点的黄,没过一会儿,又变成了紫红色……天空的颜色不断变化着,别提有多美了!
最后,太阳变成了暗红色,也不再刺眼了,配上远处的小船、山峦,还有那五彩缤纷的天空和云彩,大师也画不出那么美丽的景色,难怪都说大自然才是大画家。
虽然落日很美,但也是短暂的。没过一会儿,太阳无情地跑到了大山的后面,躲了起来。我想,太阳一定是调皮地跳落到湖中,冰凉的水把它身上的火浇灭了,变成了皎洁的月光吧。
日落让世界成了彩色的,让心情也变成了彩色的。这样的美丽景色,怎么不让人难忘呢!
山顶有美景
鄞州区钟公庙中心小学401班
汪诗雨(证号2580539)指导老师 张培云
生活,如同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时刻告诉我要学会肯定自己、超越自己。
周末的一天,爸爸开着车,兴高采烈地带我们去爬山。来到山脚,我们穿上爬山鞋往顶处爬。一路上,鸟语花香。各种花花草草映入眼帘,使人心情格外舒畅。小溪哗哗地流着,溪流撞击石头溅出水花,小鱼在小溪里快乐地游着。“扑通!”一条鱼儿一跃而出,在阳光照射下发出闪闪的银光。
随着山路逐渐变得陡峭,大家的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我感觉脚上像压了两块巨大的石头那么沉重,抬都抬不起来,打算到路边的石头上休息一会儿。
“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时,爸爸在前面不远处喊。一语惊醒梦中人,这句话使我充满了勇气,我又坚持着追爸爸。等我快到山顶时,爸爸又一次高喊:“坚持就是胜利,不要半途而废,加油!”
终于,我们爬到了山顶,眼前的美景尽收眼底。这里真是如同仙境一般:云雾在山间漂移着,我们就像腾云驾雾的神仙。四周的美景就像涂了颜料一般,五彩缤纷,有绿的、红的、黄的、蓝的、黑的……原来,他们说得没错,山顶有最美的风景!
爬山有感
鄞州新蓝青学校302班
周禹昊(证号2580799)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爬山。
开车来到山脚下,刚打开车门,一股清香就钻进了我的鼻子。顺着香味望去,原来是一朵紫色的小花,一只小蜜蜂正忙碌地在花间采蜜呢!
沿着台阶往上走,脚下的路是用一块块古砖铺成的。爸爸告诉我,这是古人亲手铺设的。听了爸爸的话,我不禁想起课本里学过的《赵州桥》,这些古砖路和赵州桥一样,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爬到半山腰,我们在一座亭子里休息。
休息过后继续前行,快到山顶时,我隐隐约约听见有人说话的声音。这让我想起王维的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终于登上山顶了!望着眼前美丽的景色,我又想起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原来,在游玩的过程中,也能随时发现和学习到课本里的知识呢!
参观鲁迅故居
慈溪市慈吉实验学校407班
励佳润(证号2581629)
周末,妈妈带我们去参观了鲁迅故居。
我们排着长队进了故居,最先入目的是一间堂屋。白墙黛瓦,青苔附石,只一眼便能感受到它的年代久远。
往里穿过一间堂屋,就进到了一间展示着鲁迅手稿的偏室。鲁迅的手稿平躺在玻璃罩内,虽然字迹潦草,却给人不容侵犯之感。来参观的人们可以通过那泛黄的纸页想象出鲁迅先生生前伏案写作的场面。他穿着并不华贵的衣服,旁边点着一支蜡烛,照着他的书桌以及书桌上的文稿。他就这样从半夜写到了天明。鲁迅先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写出了大量的文章。
走在故居内,我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小小的故居是鲁迅先生的家,也是他提笔立志的地方。
走出故居,我看着故居外围的白墙黛瓦,更加佩服鲁迅先生的精神了。
组稿老师 董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