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城市街头,道路干净整洁,随处可以“席地而坐”;穿行在绿意盎然的乡间村落,视野开阔、村貌焕然。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在宁波,文明创建正悄然惠及人们的日常生活。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宁波再度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是2005年获评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宁波连续七次获此殊荣。
七度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七连冠”的荣耀背后,是全民共建共享的深层逻辑。在宁波,文明不是“独角戏”,而是全民“大合唱”——
人人可感
“创建为人民”的触角四处延伸
十余米长的共享餐桌,摆满居民自制的拿手好菜,热气腾腾,香气四溢。新老宁波人纷纷带来自家的代表作——东北水饺、烤土豆、特色手工面点等一道道美食,不仅拼味道,更拼“故事”……
近日,海曙区段塘街道丽景社区举办了一场“文明百家宴”。宴席上,50余户家庭带来50多道菜品,居民们以美食为媒,让家的味道实现邻里共享,生动呈现了“邻里一家亲”的动人画面。
这样的场景,不是个例。
近年来,宁波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坚持群众满意导向,注重共建共享,从群众身边小事到社会治理难事、城市发展实事,文明创建为人民的触角四处延伸。
“作为新入选的‘全国文明家庭’的一员,我深深感受到,文明创建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温暖的‘双向奔赴’。”公益组织“‘小板凳’故事会”负责人沈庆说。
2012年,沈庆发现所在社区外来人口中儿童较多,存在缺乏亲子教育、亲子阅读匮乏的状况,于是开启了“讲故事”的公益之路。
今年,沈庆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对此,沈庆认为,自己是被文明宁波“滋养”着。“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在参与志愿服务、邻里互助的过程中,我和家人同样被宁波的文明温度滋养着。”沈庆说。
老旧小区改造,让“老破小”变身“精美巧”,实现“逆生长”;
藏着市井百态的菜市场经过改造提升,添了烟火气、多了文化味、玩起“数字范”;
城市客厅“席地而坐”,市民游客随时感受“最干净城市”带来的“随意而坐”;
社区新建的共享花园让喜欢种花的老人有地方可去,几个老邻居一边修剪花草,一边聊天;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居民参加亲子活动,也认识了不少新朋友……
从群众最“可感”的生活环境入手,人人得以共享这份创建成果。
为民惠民
这些群众关心关切的“小事”都被关注
着眼群众关心关切的“小事”,办为民谋福利的“大事”。这样的成果,人人共享。
前不久,“小南有礼·地铁+”最美上学路在海曙区南门街道正式建成。在全市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有礼站台”的基础上,南门街道打造“小南有礼·地铁+”最美上学路,分为路面部分、柳西地铁站内两个板块。
其中柳西地铁站内,设置“文明实践参与者”打卡墙、“南门city walk地图”以及效实中学校史和知名校友等展陈版面。路面部分,对校门口铺装、绿化进行改造,建设风雨连廊,增设“最美上学路”景观小品、导视标示等。
“这条最美上学路连接效实中学与柳西地铁站,不仅让学生上下学更安全,也让他们沿途能多了解一些身边事。”南门街道相关工作人员说。
早在2017年,宁波在全国率先打造“最美上学路”,以人行道提质改造小切口,解决家长送孩子上下学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市民出行安全有序又文明。
“最美上学路”的经验如何复制?宁波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最美上学路”经验基础上,宁波围绕学校、社区、医院、农贸市场、交通场站、商场超市、综合写字楼等周边的人行道,系统性打造“七彩惠民路”。
市第一医院、市中医院等医疗机构门口打造了“暖心健康路”;日湖菜场“放心菜市路”的黄蓝导流线鲜艳明亮,老旧的消防栓换上了彩色的“新装”;来福士广场“时尚购物路”则演绎着商业与民生的共融智慧……
一条条举措,让更多人行道成为市民可感可及的暖心路、幸福路。
全民共享
收获“结结实实”的幸福感
“我们的家园”,我们共同建设;“我们的家园”,我们共同享受。宁波的文明基因,也藏在“家园”的共建共享中。
从房前到屋后,从农家到田野,从生产到生活……“我们的家园”掀起的文明之风吹遍四明田畴沃野。
2024年7月,宁波在全市推广“我们的家园”行动,从“家园红、家园美、家园善、家园礼、家园爱、家园和、家园安、家园乐、家园福、家园绿”十方面入手,既涵盖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框架,又细化到家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美化小区环境、增进民生福祉,2021年开始,市住建局在全市物业管理小区范围内启动了争创“洁美小区”的三年行动,逐步建立了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洁美小区”宁波标准和长效管理体系。
作为推进“我们的家园”的重要平台和阵地支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也将丰富多彩的活动送进群众身边,成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乐土”。
如今,越来越多文明“共享”,人人称道。
东钱湖镇清泉社区的袁佩君,五年如一日义务接邻居孩子放学。从一人到一群,“共享奶奶”的队伍逐渐壮大,为双职工家庭解忧,成为全国点赞的“宁波温度”;外卖小哥化身“共享儿女”,陪伴失独老人过生日;原本是脏乱差的闲置空地化身“共享花园”,不同季节的各种花儿竞相开放……
“共享奶奶”“共享老师”“共享儿女”“共享会客厅”“共享运动中心”“共享书吧”等,凝聚群众、共建共享,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一股股强劲的文明新风,正勾勒出一幅城市文明发展的绚丽画卷。
所有“共享”,也见证了群众对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
“把家门口的环境弄好一点,邻里之间多些照应,生活自然就温暖起来了,我理解的文明就是这样,我们一家也会继续做好力所能及的小事,和大家一起,让宁波越来越美好。”沈庆说。
记者 袁先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