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市行政服务中心,“公安政务小智”机器人成为群众办事的得力助手。它运用OCR识别、语音交互技术,实现13项高频事项“40秒速办”。自今年以来,已累计为群众节省2348小时办事时间,让政务服务从“跑多次”转变为“零跑腿”,极大提升了群众的办事体验感。近日,体验过机器人服务的市民张先生感叹:“过去办个事要半小时,现在几分钟就搞定了!”
宁波公安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革,全力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其中,“惠企便民服务在线智管”平台颇具代表性。该平台整合卫健、社保等多部门数据,实现货车通行证办理、驾驶证补换领等事项“一网通办”,收获了群众99.8%的满意度,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宁波公安在全省率先成立“11087”(“110帮企”谐音)安商护企中心。该中心联动市场监管、金融、税务等部门,以及“81890”“8718”公共服务平台的涉企数据,并整合经侦、交警、治安等18个警种资源,通过安企、惠企、护企三大专区模块,实现涉企诉求闭环处置、涉企事项集成办理、涉企数据高效融合以及涉企风险精准预警。
今年2月,宁波公安开展“护航共富——百场万企送春风”活动,持续推进公安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精准、高效的服务。
此外,宁波是新能源汽车制造大市、强市,宁波公安立足产业特色,积极探索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工作机制。通过搭建并推广商业秘密刑事风险预警感知系统,为企业提供体检式、精准化服务,增强企业防范侵权能力。
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中心成立后,宁波公安联合检法机关、市场监管、海关、律所协会等部门,建立知识产权服务延伸机制。整合出口白名单企业申报、共享法庭、知产申请等多部门职能,并推出商业秘密侵权维权费用补偿保险,大幅缩短知识产权备案和申报时间,如今发明专利3至6个月内即可获得授权。
“服务有温度,治理才有深度。”宁波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兴警的最终目标,是让群众共享平安建设带来的红利,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记者 邹鑫 通讯员 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