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才开始学英语的“草根翻译”

家里来了3位“洋客人”

吴裕凤(右)和“洋客人”在交流。

▲被吴裕凤翻烂的英语书。

▲吴裕凤保存的历届博览会的证件。

5月20日,第四届中东欧博览会前夕,市民吴裕凤家里来了3位克罗地亚朋友。

作为志愿者,36岁开始自学英语的吴裕凤从2016年开始为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2019年,该博览会更名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升格为国家级机制性展会)服务。这几位克罗地亚客商正是在博览会上结识的。

今年吴裕凤将第六次为他们做英语翻译,此外,她还每年为克罗地亚展位“输送”10名英语志愿者。

从工作伙伴到“家人”,这份跨越国界的真挚感情,也成为他们参与博览会最珍贵的收获。

为了和儿子多交流

她36岁开始学英语

吴裕凤和其中一名客人Bojan的友谊发端于2017年的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但要说起来,今年55岁的吴裕凤之所以能参与这场盛会,却又要追溯到她36岁才开始的英语学习。

2007年,儿子考进了鄞州实验中学。思子心切的她经常打电话给儿子,但儿子却让她“不要围着我转,要有自己的生活和追求”。当年的9月11日,吴裕凤就报名参加了一家机构的英语学习。“选择英语,是因为儿子7岁那年去博物馆的时候,遇到一名年轻人在用英语解说,觉得非常好听。而且,学会英语后我觉得能和儿子沟通得更好。”

那个时候,她听说华侨城有一个英语角,经常会有学英语的人和外国人在那里交流,她也根据开放时间一次不漏地去那里练习口语。有一次,英语角来了一对美国夫妻。“我有一辆面包车,每次他们来回我都会接送。但凡他们在生活上有需要,比如租房子、修电器、交水电费等,我都会不遗余力地帮忙。”

直到现在,吴裕凤仍然为自己当时的决定而骄傲:“别人觉得我在付出,其实我赚翻了。因为在跟他们的交流中,我的英语突飞猛进。”而且,因为感激她的帮忙,这对夫妻也会在空闲时间教她英语。

缘起2016年

9年里他们的友谊历久弥坚

2015年,吴裕凤凭借英语优势成为宁波火车站“蓝精灵”志愿服务队的一员,为外籍旅客提供翻译服务和帮助。

就在次年,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即将召开,拉脱维亚方面恰好缺一名英语翻译。有人联系了吴裕凤,她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也开启了“草根翻译团”与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之间的缘分。之后连续3年,吴裕凤都带着10名同伴为克罗地亚参展商服务,为前来咨询的中国采购商介绍来自克罗地亚的黑莓酒、精油等产品,同时为克罗地亚参展商及中国采购商进行翻译。

在这届博览会上,吴裕凤认识了来自克罗地亚的Nik。Nik是Bojan的员工,也在5月20日和Bojan一起到吴裕凤家做客。

2017年,她就通过Nik,对接了Bojan,在博览会开始前就被“预订”为这家公司的翻译。从此,也开始了他们两人的友谊。“因为我们非常相似。”再次见面后,Bojan说起了为什么能和吴裕凤成为好朋友,“我能看出你有创业精神,非常积极投入你所做的事情。你喜欢交流,喜欢和客户沟通,并总是想为客户争取最好的。而且,沟通起来很轻松,人也很友好。”

为此,在他们认识后的8年里,Bojan总是会想到吴裕凤,经常会把拍摄的克罗地亚风景发给她。“我不知道他怎么看懂了我的身份证号。”吴裕凤开心地回忆,每年她的生日,经常会收到来自国外的包裹,有时候是化妆品,有时候是一小瓶酒。甚至,去年吴裕凤儿子结婚,没能到场的Bojan也送来了贺礼——8箱黑莓酒。

这次是Bojan继前年后,第二次到吴裕凤家做客。他和Nik以及另外一名新伙伴也入乡随俗,带来了黑莓酒和巧克力、甜品等礼品。而吴裕凤早早就在家里准备好了回礼——两盒茶叶。

在聊天的过程中,Bojan再次发出了邀请,请吴裕凤去克罗地亚做客。而这次,吴裕凤也表示会好好准备,计划下半年或明年去回访Bojan。为此,她还详细向Bojan了解克罗地亚,并询问签证怎么办理等问题。

当天晚上,吴裕凤夫妻还在五乡镇一家饭店款待了Bojan一行。“除了风土人情,我还要让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见识一下我们宁波人的饮食。”吴裕凤说。

记者 林伟 通讯员 任泽峰/文

记者 杨辉/摄

2025-05-21 36岁才开始学英语的“草根翻译”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15062.html 1 3 家里来了3位“洋客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