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小伙2个月瘦了30多公斤

他的经历值得慢病患者借鉴

钟光辉教授门诊中。

4个月前,30岁的小叶(化名)因突发脑出血送医抢救,查出高血压、慢性肾炎等慢病。近日,他拿到了最新的检查报告,结果显示他身体的各项指标都趋于正常。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曾因脑出血被送进抢救室

两个月内慢病得到明显改善

小叶是一名IT工程师,平时工作节奏很快,忙起来三餐都不固定。由于长期高盐高脂饮食、久坐熬夜,他的体重一度飙升至115公斤。

4个月前,他突发脑出血送医抢救,随即查出一堆毛病:血肌酐高达152.5μmol/L,尿蛋白3+,肾穿刺确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期,同时伴有恶性高血压,收缩压超过200mmHg。虽然脑出血经治疗后病情趋于稳定,但小叶的肾病仍处于持续发展状态,并伴有腰酸乏力、恶心头晕等不适症状。

“我年纪还轻,不想以后一直病殃殃下去,请您帮我想想办法。”经过一番打听,小叶找到宁波市中医院院长、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肾病学)带头人钟光辉教授。

“慢病管理不是简单吃药,而是生活方式的重塑。”钟光辉说,中西医协同不是叠加,而是优势互补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三辨合一诊疗结合六位一体提出综合指导。为小叶全面评估病情后,钟光辉带领肾病专科团队迅速启动“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慢病全程管理”方案。在控制高血压、减少蛋白尿、延缓肾病发展的基础治疗上,结合中医传统辨证论治,给予补益脾肾、泄浊消癥等中药内服,并配合拔罐、艾灸等中医外治适宜技术等一体化治疗。

该中心通过整合多学科资源,为小叶制定了包括个体化饮食药膳处方、运动康复指导、情志疏导调护、动态随访评估在内的“六位一体”综合干预方案,构建起全方位、全周期的系统化管理。

短短两个月,小叶的体重成功减轻30多公斤,血肌酐降至100μmol/L左右,尿蛋白转为阴性,血压恢复平稳,各项指标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慢病并不可怕

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

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减重干预”上升为全民健康战略——不仅为了“瘦”,更是防病、控病、延缓慢病恶化的核心抓手。数据显示,超重/肥胖人群患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风险显著升高,慢病共病相互加重,呈现“年轻化”“家庭化”趋势。

慢病是起病隐匿、进展缓慢、难以根治但可长期控制的疾病,常见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阻肺等,常呈多病共存、互为因果的状态。如果没有及时干预,疾病可逐步累及多个器官,最终导致器官衰竭或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以慢性肾脏病为例,我国患者已超过1.3亿,但知晓率不足12.5%,被称为“沉默的杀手”,许多患者在毫无症状的情况下便已进展至中晚期,部分初诊即为尿毒症,甚至出现心肺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钟光辉在门诊中遇到很多令人惋惜的病例。因此,他一直和患者强调,慢病不可怕,关键在于“发现得早、干预得准、坚持得住”。

在得了慢病的患者群体中,普遍抱有同一种观点:未来的人生就要靠药物控制。钟光辉的建议是不能仅依赖药物控制,更应建立起长期、系统、个体化的综合干预体系。“中医药在慢病防治中具有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模式,通过辨病-辨证-辨体‘三位一体’,结合饮食、情志、运动提升管理效果。”他解释,慢病管理不是简单对症,而是全程守护;不是盲目吃药,而是科学精准干预。

据了解,宁波市中医院已正式成立慢病管理中心。该中心以慢性肾病全程管理模式为核心,拓展至心脑血管、呼吸、肿瘤、风湿、消化等多系统常见慢病,创新构建“中西医融合、专病专管、三师共管(医生+营养师+健康管理师)”服务体系,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全周期、个体化、闭环式”精准管理,全面开启“医防融合、全程守护”的新时代。

记者 庞锦燕 通讯员 吴佳礼

2025-05-20 他的经历值得慢病患者借鉴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14851.html 1 3 30岁小伙2个月瘦了30多公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