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8点,宁波市中心血站献血大厅里,朱松波笑着挽起衣袖,完成了在宁波的第301次献血,总献血次数达328次,总献血量达110000毫升。在这条充满温情的爱心之路上,朱松波用热血浇筑起了一个崭新的里程碑。
昔年埋下爱心的种子
灾难面前更显热血担当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的喜讯传遍大江南北,朱松波和同事们也想做点什么来纪念这个特殊时刻。一番讨论后,他们决定去献血。当时的朱松波只是抱着尝试的心态,却没想到,这一次偶然的决定,开启了他长达24年的热血征程。
从最初每半年一次的全血捐献,到成为机采血小板的常客,他的献血频率随着认知的深入逐渐增加。24年来,朱松波8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并荣获全国无偿献血终身荣誉奖、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终身荣誉奖、浙江省无偿献血之江杯奖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多年来坚持献血的肯定,更是激励他继续前行的动力。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地震发生后,灾区急需大量血液用于救治伤员。朱松波得知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献血点,捐献了血液,希望能为灾区同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4载热血倾注
爱心长河奔涌不息
起初,朱松波的家人并不理解他的行为。“后来我跟母亲沟通,我说定期献血对身体没有影响,还能督促我保持健康,对病人也是救命的事。她就慢慢理解了,还支持我,让我注意补充营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人看到了他对献血的热爱和执着,也逐渐了解到献血对他人生命的重要意义。在朱松波的影响下,他的儿子也深受触动。今年27岁的小朱在街道组织的献血活动中,主动加入了献血队伍,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献血,400毫升的全血是传承,更是爱的延续。
2014年,朱松波加入“红色爱心”无偿献血志愿者队(现已并入鄞州区“红色力量”慈善义工大队)。在这里,他从单一的献血者变身为爱心传播者。朱松波在团队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不仅用亲身经历去感染和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还经常参与献血知识讲座,向社区居民普及献血常识,打消大家的顾虑。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献血的行列,形成了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献血朋友圈”。
当被问及为何能坚持献血24年时,朱松波的回答朴实而又坚定:“一开始只是觉得献血是一件好事,能帮助别人。后来慢慢发现,这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次想到我的血液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我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如今已经57岁的他,马上就要到献血年龄上限了。“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献下去,就算年龄到了,还可以参加志愿服务,把这份爱心传递给更多人。”朱松波说。
记者 任诗妤 通讯员 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