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靠照顾进入工厂的残疾青年 到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掌舵人

他以弯曲的脊梁为更多人撑起晴空

陈国昌(右二)在慰问中。 通讯员供图

在余姚市临山镇的一些公益慈善活动中,常常会看到一位走路略微不便的老人陈国昌。

在临山人眼中,他佝偻的背影却“挺拔如松”:他用40年时间,从一名靠组织照顾进入社办工厂的残疾青年,成长为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掌舵人,更大力扶残助困,照亮数百个家庭……

1

从学徒到掌舵人

1954年,陈国昌出生在余姚临山镇一户普通农家,小儿麻痹症让他的右腿终身残疾。因为身体缺陷不能从事生产劳动,年轻的陈国昌遭受了不少白眼。20世纪70年代初,在组织关怀下,他进入社办厂成为模具学徒。

模具车间里,正常人3天就能学会的锉刀技法,他需要趴在机床边反复琢磨;为掌握热处理火候,他连续几天守在800℃的炉前观察金属变色规律。

十年磨一剑,曾经的“残疾小子”蜕变成技术权威。当“国昌师傅”的尊称在四里八乡响起时,他明白:残疾不是命运判决书,而是淬炼精神的重锤。

1984年,工厂一分为三。陈国昌做出人生的一次重要的选择:他带着14名工人,花5000元承包了其中一个小厂,更名为临海电器厂。由于是福利企业,员工大部分如陈国昌一样,是残疾人。

有人说陈国昌疯了,但他深知:“残疾人最缺的不是同情,是证明自己的机会。”

创业初期,陈国昌带着团队吃住在车间,啃冷馒头、熬通宵攻克紧密模具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当第一批合格产品交付时,客户惊叹:“没想到残疾人做的模具精度这么高!”

为了拓展市场,他拄着拐杖跑遍南京,脚磨破了,鞋垫浸满鲜血也不吭一声;寒冬腊月,他蜷缩在货车车厢里,押运货物去南京,冻得骨头生疼仍咬牙坚持……

30多年风雨兼程,当年的“14人作坊”蜕变为拥有300多名员工的现代化企业——国昌电器,更成为华为、中国普天、瑞士ABB、法国施耐德等知名品牌的合作商,年生产总值突破1亿元。

2

特殊的“三平等”原则

走进国昌电器,61岁的工会主席应银焕接待了记者。

应银焕1986年入职,因小儿麻痹症腿脚有些不便。他干过普通的检验员,管过生产、调度、党建等工作,如今是工会主席。在公司工作的40年,也是他人生不断进取的40年。应银焕坦言:“进厂时我连对象都不敢想,是陈总张罗集体婚礼,助我成家立业。”

正如应银焕所言,在国昌电器有个特殊的“三平等”原则:残疾员工与健全人同样拥有同等培训机会、同等晋升通道、同等薪酬待遇。

为了让员工安心工作,公司在员工生日时送蛋糕,生病时管理层亲自探望,还设立“应急救助金”,为困难职工垫付医疗费等。

今年54岁的老丁对此深有感触。老丁是位聋哑人,30多年前来到陈国昌的公司,一干就是这么多年,让他拥有了全家最稳定的收入来源。8年前,他娶了同是残疾人的妻子,生下一对健康的双胞胎儿子。彼时,老丁老母亲的腿因为患严重风湿站不起来,陈国昌得知后,每年春节都会去他家探望,还会给两个孩子各包2000元大红包……

3

从送年货到种希望

每年春节走访困难的残疾家庭,是陈国昌坚持了20多年的习惯。

以前慰问,陈国昌送的是鱼、肉、糕点,从2000年开始,他送的是春节红包,从300元到现在的1000元至1万元不等。慰问范围也从当时的临浦村、临海村扩大到临山镇,甚至余姚其他乡镇的贫困残疾人家庭。

“我曾经历过同样的苦,现在有能力帮助他们,希望他们能过上像健全人一样的生活。”在长期的公益活动中,陈国昌也渐渐意识到,送米送油是“输血”,培养人才才能“造血”。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他就捐款在临山镇建造国昌小学,并资助了多位小学生完成学业,直到2007年小学合并。在2012年新启用的临山镇中心小学,他又捐赠50万元用于完善教学基础设施。

后来,陈国昌在一次走访中,碰到一对残疾人夫妇为凑不齐双胞胎女儿的学费而发愁。于是,他安排孩子父亲进了自己公司工作,并承诺自己承担姐妹俩从小学至大学的全部学费。如今两个孩子已经上了中学,妹妹在作文中写道:“陈爷爷的拐杖像树干,我们踩着它,就能摘到星星。”

孩子的表现更坚定了陈国昌助力教育,尤其是助力残疾人家庭教育的想法——

2018年,陈国昌随余姚帮扶团走访贵州兴义,结对帮助该市一位贫困残疾大学生和一名贫困残疾人子女直至完成学业。

2019年,他又向兴义市特殊教育学校捐款2万元,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

2023年,陈国昌带头成立临山镇“卫城”教育基金,成立之初就筹集善款300余万元,并在次年教师节对临山优秀学子、优秀老师等给予表彰奖励。

2024年6月,他设立国昌助学(助困)慈善基金,专门帮扶残疾人家庭子女和其他困难家庭子女更好地成长,目前基金已筹集善款20万元。

在和残疾学生、残疾青年交流时,他多次鼓励说:“我们残疾人不要把自己当残疾人,要和正常人一样去追求梦想!”

4

活成一束光

照亮更多人

陈国昌自带的光芒,影响着身边的人。63岁的应志尧就是其中的一位。早年因骨髓炎导致左腿残疾的他,1988年进入国昌电器工作。他的妻子后来也在陈国昌关照下,进了公司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应志尧凭自身努力担任了车间主任。

但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他们书写幸福的时候,妻子却被查出患有白血病。无奈,应志尧带着妻子求医问药,陈国昌施以援手,捐钱给他付医药费,还资助其两个孩子上学。

一年后,妻子去世,应志尧一个人扛起了家庭重担,十多年如一日,他使出了陈国昌那种“拼命三郎”的劲头,既当爹又当妈,还拼命地工作。现在,女儿大学毕业成了家,儿子也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应志尧这个坚强的汉子,再一次挺过了生活的劫难。他说:“这要感谢国昌老板的‘光’!”

“当你活成一束光,就会照亮更多人”。在陈国昌的影响下,其子陈吉明也热心公益事业,他为敬老院捐赠空调,为低保户购买健康保险;公司员工也自发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助残服务;临山镇的一些青年企业家也被带动了,投身公益事业,打造了诸如“波恩残疾人之家”等助残筑梦项目。

陈国昌常说,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临山人,能让家乡残疾人的生活过得好点,心里就觉得高兴。

这位用半生改写命运的企业家,仍在以弯曲的脊梁为更多人撑起晴空——他的故事证明:生命的价值从不取决于躯体的完整,而在于灵魂能否照亮人间。

记者 张晓曦

通讯员 戴光英 曹嘉莹

2025-05-19 从靠照顾进入工厂的残疾青年 到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掌舵人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14591.html 1 3 他以弯曲的脊梁为更多人撑起晴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