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停泊在象山半边山的131南京舰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访客——210名平均年龄63岁的131南京舰退役舰员。他们带着对战友与战舰的思念,从全国各地奔赴这场跨越了半个世纪的“归队”约定。
千里归航:
触摸青春的温度
上午10时许,老兵们头戴统一纪念帽,胸前嘉宾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当131南京舰的舷号映入眼帘时,所有人都忍不住举起手机拍照留念。登舰后,这些阔别数十载的老兵轻抚舰上的铆钉,踩着曾踏过千万次的铁梯,在甲板上重逢时,浑浊的双眼瞬间明亮。
“这扶手比当年更亮了!”有人刚触到舱室扶梯便发出感慨。顺着他的手指望去,陡峭的铁梯扶手处果然泛着金属特有的温润光泽。老战友们相视而笑——当年为应对紧急战备,嫌走台阶太慢,大家都顺着扶手一滑而下。“扶手就是被我们几百号人的裤管生生磨亮的。”
话音未落,在仅有10平方米的狭小厨房门口,又传来一阵笑声,有人比画着回忆:“131南京舰在役时最高容纳过350人,开饭时甲板上蹲满了人,有时候海风卷着浪往饭盆里钻。现在回想,那会儿大家一起蹲着吃饭的场景真是难忘!”“我们那会舰上淡水资源紧张,经常接雨水洗澡。有次突降暴雨,全舰光着膀子冲了出来,大家一起冲雨淋浴的场景,我也是至今难忘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讲不完的故事,忘不了的青春回忆……
131南京舰自抛锚象山东门码头以来,象山籍老兵陈国君便成了该舰和战友们连接的桥梁。“先前我根本找不到方向,无数次托人想给131南京舰寻找归属之处,直至它正式停靠半边山才算定了。”陈国君感叹道,从看着军舰开始装饰、油漆,到2024年8月舰艇靠泊至半边山,战友们牵挂的心总算落地了。
温暖偶遇:造舰者、驾舰者同框
当天,在驾驶舱还重现了历史性一幕:81岁的131南京舰首任副舰长管书堂,如同50年前一样,坐在高椅上眺望海面,与站在一旁挺直腰板的常青山(原后主炮班长)一同复刻航船指令。这一幕仿佛重回数十年前的航海现场。
管书堂的侄女管恒敏举起手机记录:“我11岁就曾上舰参观过,那会儿我也听过很多舰上的趣事,如今50年过去了。这次很荣幸能跟随叔叔参加老战友登舰活动,感觉我也回家了。”
正当一行人准备离舰时,一场意外相遇更添温暖。上海中华造船厂原厂长张希平及亲友也正巧登舰参观。131南京舰是我国第一代自行设计建造的051型导弹驱逐舰,也是中华造船厂建造的第一艘导弹驱逐舰。张希平作为131南京舰诞生的见证者,当天特意从上海驱车赶来,没想到遇上了军舰的第一任副舰长。
两位老人惺惺相惜,双手紧紧相握。活动筹备组成员陈龙小感慨道:“造舰者、驾舰者、护舰者今日同框,军民一家亲,这真是跨越半世纪的历史闭环。”
钢铁档案:永不褪色的英雄谱
活动还面向全体老舰员征集舰上曾使用过的物品。当天有人拿来了老照片、证书、军装,还有的送来了自己的书画作品,这些物品今后将署名陈列于半边山度假区主题展示馆,传承历史记忆,同时也将被“重登131南京舰画册”记录在档。
据了解,象山作为浙江省唯一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县“七连冠”的标杆县城,始终秉持“军地一家亲”理念。
自去年国庆至今,131南京舰已接待县内外游客91044人次,今年共接待退役军人约5000人次,构建起“军事文化体验+国防教育实践+军民融合展示”三位一体的教育矩阵,131南京舰的英雄故事将在半边山的港湾永远传颂。
记者 林伟 通讯员 陈潇瑜 王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