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提供的是便利 婚姻幸福依旧需要经营

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5月10日起施行,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取消地域限制,实现“全国通办”,为跨地域登记提供便利。5月12日,新政实施后的首个工作日,记者走访婚姻登记现场发现,改革带来的不仅是手续的简化,更是一场关于“服务升级”的悄然变革。

5月13日《宁波晚报》

“全国通办”落地生效,跨省登记实现“刷脸十分钟、领证一瞬间”。婚姻登记从“地域限制”走向“自由通办”,折射出政务服务理念从“管控思维”向“以人为本”的深刻转变。越是在“手续更简”的当下,越需要“观念更深”的自觉,越要回到婚姻的本质。

近年来,面对日益增长的“闪婚闪离”现象,一些年轻人将婚姻视为一场情绪的冲动、一种社交的风尚,缺乏必要的理性准备和心理准备。有的因为“仪式感”领证,有的因为“凑节日”结婚,有的甚至因为短视频“种草”走进民政局。当婚姻的“入口”变宽,“出口”也悄然增多,这背后,折射的是婚恋观的浮躁、婚姻责任的缺位。

简化不等于放任。新政取消户口簿、加强数据核验、推动婚姻辅导同步升级,是在技术上放权、服务上提质、理念上引导。一些地方推行“婚前课堂”“夫妻夜校”“婚姻家庭指导”,不仅是制度设计的延伸,也是社会关爱的体现。从结婚登记“一个动作”,到婚姻经营“一生学问”,这正是现代社会对婚姻理性化、责任化的新期待。

“最美的风景,是责任感在岁月中生长。”改革提供的是便利,幸福依旧需要经营。婚姻不是感情的终点,而是人生合伙的起点;不是一时决定的轻率,而是长久相守的修炼。真正成熟的婚姻观,是在自由选择中守住底线,在相互忠诚中增强自律,在爱与被爱中学会理解、包容与克己。

值得一提的是,新政中加强信息核验、声明责任、明确法律后果,也是在回应“骗婚”“重婚”“身份冒用”等新风险,补足“放管服”背后的安全防线。自由从来不等于无序,便利也不能代替监管。在宽松中设限,在开放中设防,这种法治思维本身,也是对婚姻关系的尊重与保护。

婚姻是个体情感的结合点,也是社会稳定的支撑点。良好的婚姻质量,关系着家庭幸福、子女成长与社会秩序。从登记制度的革新,到婚恋观念的重塑,是制度与文化的双向奔赴。我们既要为“真心相爱”的人铺平通道,也要引导他们在这条路上走得长远、走得踏实。

2025-05-14 孙维国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13650.html 1 3 改革提供的是便利 婚姻幸福依旧需要经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