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在宁波银行办理了一笔30万元的信用贷款,因店铺经营不善还款困难。刷朋友圈时,她看到有人声称可以受理“银行协商业务”,还展示了一个个“成功”的案例,便抱着尝试的心态联系了对方。对方自称专业“律师”,可帮李女士与银行协商分期还款及减免息费,但需支付1万元服务费,首期付3000元,待成功后再支付尾款。李女士按要求提供了身份证、贷款信息、银行卡号等,还将来电转移,不再接听银行电话。
之后,李女士再次收到短信,她联系银行才发现,所谓的代理协商根本未与银行联系过,因贷款逾期还导致她征信受损。李女士要求该“律师”退回前期费用,却被对方拉黑。最终,宁波银行根据李女士的实际情况,与她签订了分期还款协议。
据介绍,李女士遭遇的不法机构往往以“律师”等专业身份作幌子,打着“代理维权”“减免费用”的旗号,实则骗取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侵害消费者权益。
宁波银行提示您:
1.切不可病急乱投医。金融消费者易被不法中介包装的案例迷惑。其实,正规维权途径多样,如直接与金融机构协商、向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向法院诉讼等,切勿轻信不实言辞。
2.重视个人信息与财产安全。不法中介通过代理获取金融消费者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电话、住址等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存在被非法利用、泄露或买卖的风险,危害个人信息及财产安全。
3.理性选择适当的产品和服务。金融消费者应根据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购买或接受服务时,应仔细研读条款,了解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合理负债、理性投资,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温馨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不要被不法中介的宣传误导,要通过正规合法渠道维权,切实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记者 徐文燕
通讯员 常燕 郑波 宁园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