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率先!

宁波将“沉睡”的生态赔偿金 转化为绿色生产力

认购交易现场。

本报讯(记者 林伟 通讯员 陈添 黄扬) 4月21日,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举行了“公益损害赔偿+普惠式兑付”合作机制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海曙区人民检察院以15.152万元生态环境公益损害赔偿金,分别与横街镇大雷村和龙观乡完成了竹林经营碳汇和山水田园提升两笔生态产品认购交易。

需要指出的是,这也是宁波在全国率先实现政府、司法、市场三方携手,让“沉睡”资金变绿色生产力的案例。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遵循“谁损害、谁赔偿”的原则。“在实际案件办理过程中,因客观原因未能进行个案修复,造成部分案件中赔偿义务人缴纳的生态环境公益损害赔偿金沉淀在账户里,无法实际用于生态环境修复,这是全国普遍性难题。”检察机关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介绍。

为此,海曙区检察院联合海曙区法院、宁波产权交易中心、宁波市环科院等单位进行三个月的专项调研,最终形成“替代性修复+普惠式兑付”机制,即政府部门牵头征集生态产品项目,作为替代性生态修复项目,检察机关梳理提供生态环境公益损害赔偿资金专户沉淀资金,双方通过宁波产权交易中心和市生态环境科学院进行生态产品的交易与核算。

当天,海曙区检察院分别与横街镇政府、龙观乡政府举行交付仪式,完成横街镇大雷村2656.38吨竹林碳汇项目和龙观乡和美山水田园提升项目两份生态产品交易,并交付支票。有关乡镇将会把这笔公益损害赔偿金用于竹林管护、村级生态基金投入等方面,形成“生态反哺”。

作为拥有全国单片面积最大的竹林的乡镇,横街竹林是天然的“吸碳海绵”。“但维护成本高,村民受益难。本次通过公益损害赔偿金认购碳汇,我们出售了大雷村约2600吨竹林碳汇,为村集体增收约10万元,这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也为乡村共富注入了活水。”横街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工作人员王思慧说。

大雷村党支部书记汪斌则表示,如果按照大雷村9000多亩竹林来算,全部交易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30万元。

2025-04-22 宁波将“沉睡”的生态赔偿金 转化为绿色生产力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10297.html 1 3 全国率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