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镇海蛟川街道青枫社区的春风市集,成了不少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的暖心市集。
“这里不仅吃饭商铺选择余地大,而且味道也很不错,还能用券买菜,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4月18日,外卖骑手陈师傅手持一张定向优惠券,仅花费5元便吃上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
春风市集不仅是周边居民的生活圈,也是蛟川街道为新就业群体精心打造的 “能量补给站”。在几天前市集开业当天,工作人员向街道辖区内的美团、饿了么等骑手站点发放了4月公益基金——400张价值5元的定向优惠券。市集内20余家商户,涵盖早餐铺、便利店、药店及水果店等,均支持使用该优惠券,为骑手们提供专属折扣。不仅如此,市集每月还会投入2000元公益基金,持续惠及新就业群体。优惠券上“骑手专享”的标识,不仅为新就业群体带来实惠,更成为蛟川街道“暖新”实践的生动注脚,同时也开启了服务与治理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1
从细微处织起“暖新”生态网
蛟川街道对新就业群体的关怀,并非局限于物质层面的短期补贴,而是着眼于日常生活的全方位支持,致力于从“小切口”打造“大生态”。骑手徐师傅展示着手机上的“甬爱码”表示:“过去常常担忧电动车电量不足,如今通过这个应用,充换电站位置一目了然。”
在蛟川街道,已有26个小区升级为“骑手友好小区”,其中25个允许骑手骑车进入。饿了么骑手俞晓红谈及此变化时表示:“以往进出小区常被保安阻拦,送餐需绕路,耗时费力。现在通行顺畅,大大提高了送餐效率。” 此外,鲜枫水果超市、阿明理发店、龙成药店等13家“甬爱商家”主动为骑手提供免费茶水、充电及休憩服务。而覆盖全街道的 “甬爱码”APP,更是集驿站查询、充换电站导航及商家优惠信息于一体,成为骑手们生活与工作的得力助手。这些举措,从出行便利到日常休憩,为新就业群体编织起一张温暖的服务网络,让他们在城市中感受到切实的关怀与尊重。
2
从被服务者到共治参与者的转变
“暖新”行动不仅关注新就业群体的物质保障,更聚焦于如何将这一群体从城市异乡人转化为城市主理人,为基层治理贡献力量。镇电社区与临江社区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且富有成效的探索。
镇电社区“甬爱E家”世贸广场站设立的“小蜜蜂法援联络点”,为新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提供了坚实支撑。专职律师欧阳春晓正在为快递员小李调解一起交通事故纠纷。小李对此深感欣慰:“过去觉得维权程序烦琐、成本高昂,如今有了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心里踏实多了。”该联络点由镇海区司法局与蛟川街道联合成立,依托“护蜂律师团”开展普法讲座、矛盾调解等活动,成为新就业群体的“移动法律盾牌”,增强了他们依法维权的意识与能力。
临江社区则创新推出“网格圆桌派”机制,邀请骑手担任“民情联络员”。外卖小哥王强在送餐途中发现某小区消防通道被杂物堵塞,立即通过“甬爱码”APP上报。社区网格员迅速联动物业,2小时内完成清理,并将整改结果反馈给王强。
王强自豪地说:“现在我不仅是配送员,还能为社区安全出一份力。”目前,临江社区已有21名快递小哥经培训成为“社区合伙人”,累计上报安全隐患线索39条,解决率高达98%。这一转变,不仅拓宽了社区治理的信息渠道,更激发了新就业群体参与城市治理的热情与责任感。
3
骑手与他乡的双向奔赴
骑手使用优惠券带动市集商户的繁荣,小哥凭借送餐间隙守护社区安全,蛟川街道的“暖新”实践正逐渐形成 “共建共治共享” 的良好局面。新就业群体作为城市运行的“毛细血管”,他们的融入与参与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提供针对性服务,街道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城市的温暖,激发他们回馈社会的积极性,实现从“单向输血”到“双向赋能”的转变。“新就业群体在城市运转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通过一系列‘暖新’举措,旨在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同时引导他们参与基层治理,实现服务与治理的良性互动。”蛟川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 郑凯侠
通讯员 方毅瑜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