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竹笋飘香时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

四明山区多竹山,横街镇的大雷、竹丝岚,章水镇的童家、大皎、小皎都有许多竹林,一年到头盛产竹笋。春天吃春笋(也叫毛笋)、野山笋,夏季有鞭笋,冬季又有了鲜嫩的冬笋。各个时节的竹笋各有各的做法、各有各的味道。

宋代诗人黄庭坚有首诗:“竹笋初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试寻野菜炊春饭,便是江南二月天。”二月里的竹笋最鲜嫩,而清明前后则是春笋大量上市的时节,除了常见烹饪的红烧笋、笋烤肉、咸烤笋外,山区人家为了保存竹笋的食用期,还有好几种加工的方法,油焖、晒干、腌制等,做出来也各俱风味。

在众多竹笋中,毛笋的产量是最大的。宁波山区只要有毛竹的地方就会有毛笋,而海曙区横街镇大雷村的黄泥拱笋是最有名的,多年来一直深受食客们的喜爱。

黄泥拱笋,顾名思义是生长在黄泥层下的竹笋,是民间对这种竹笋比较形象的叫法,一般三四月间是黄泥拱笋最佳的季节,此时的笋头将出未出,将泥土拱成了一个个小堡。有经验的竹农采挖也方便。好的黄泥拱笋每颗10斤左右,笋衣薄,肉洁白,根须部有红点,口感嫩、脆、甜、鲜,为竹笋中的上品。

咱们宁波其他地方因土质关系,出产的竹笋味道确实比大雷黄泥拱笋略逊一筹。黄泥拱笋的笋尖一旦窜出土壤,就要及时采挖,否则因为受阳光的照射,其颜色容易变绿,肉质变老,口感也自然会差一点。

挖毛笋既是体力活,又得凭经验与技巧,一般有经验的笋农会通过看竹叶、竹龄和地面情况来判定。一般竹叶较绿、竹龄在两到三年的毛竹产笋比较多;山地上有裂缝或有突起的小堡,下面十有八九有竹笋。还有的笋农会根据竹鞭的走向找笋,尤其是挖鞭笋的时候。我们城里人偶尔挖一次笋肯定没这一手。

有时,毛笋个大,长在很深的泥层下,要挖到1米左右才能把整颗笋全部挖出来,没有好的体力和经验,根本不行。刚挖的黄泥拱笋可以做油焖笋、笋烧肉、咸菜烤笋,味道都交关赞。

除了常见的毛笋,山区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野山笋,有乌笋、龙蛳笋、黄杆笋(也有叫脚骨笋)、红壳笋、满笋(宁波话,音同)等。有的虽叫不出它的学名,也登不上大雅之堂,但味道未必比毛笋、雷笋逊色。而且,野山笋的笋期较长,是制作油焖笋、羊尾笋干最理想的笋类。

在野山笋中首推的应该是乌笋和龙蛳笋,它们笋壳薄、肉嫩且个大,是烧油焖笋和做羊尾笋干最好的原料。每年的立夏前后,是采挖这两种笋最好的时节。小时候,大人剥龙蛳笋,我们小孩子就把笋壳脑子拿来做成小喇叭吹,声音倒也蛮好听的。

说起拗野山笋,我爱人不只一次给我说起过她与同学拗苦笋的笑话。她说在她读小学的时候,有一个礼拜天,她约了另一位同学一起到鄞江毛家那边的山上拗野山笋。不知怎么,那天野山笋好像特别多,1个来小时就拗了2大把。两人满心欢喜地拿着笋下山回家,不一会碰到一位上山的老伯,看到她们的野山笋说:小姑娘,这是苦笋,这种笋不能吃的,还不扔掉。她俩以为老伯在开玩笑,还轻声地偷偷说,他是在骗我们,等我们扔了,他可以捡去自己吃。结果,回家被母亲告知这确实是苦笋,不能吃的。的确,一般不认识苦笋的人以为可以吃,所以这样的事也是经常发生的,特别是现在到山区游玩的城里人,缺少山林生活经验,闹笑话也很正常。

挖上来的鲜笋吃不完怎么办?一般都会加工成笋干,一方面是容易保存,做成笋干烤肉又是一道美味佳肴。制作笋干最好的时间是4月中旬,那时的春笋(通常称毛笋)个头适中鲜嫩,而且那时的气侯也适宜于笋干的翻晒。一般山民们会选择较好的竹笋,剥壳洗净,切成条状后在家里的大灶里烤,烤熟后放在竹簟、大竹篮、箩头盖上面,在太阳底下晒。如能连续遇到烈日天,晒出来是最好的。我们有时在旅游景区看到的,有些笋干片大、色泽看起来非常好的那种,要注意,它们可能是用硫磺熏出来的,味道差且不健康卫生。

笋麸咸齑也是山民们每年必备的长羹下饭。它选料与笋干差不多,竹笋尽量选嫩一点,把去壳洗净的毛笋用丝刨刨成丝状,先在饭镬里蒸成八成熟,然后放入鄞西地区特有的贝母地菜或雪蕻咸齑,再蒸一会儿,香喷喷的笋麸咸齑就可以出镬翻晒了。等晒干后装入不易受潮的容器里,或放在冰箱的速冻箱里,可以放上一两年。夏天拿出来冲汤或做笋麸咸齑烤肉,都是很不错的农家菜。

毛笋用来晒笋干和晒笋麸外,加盐做成咸笋也是比较常见的加工方法,它也是以前农民兄弟双夏时节下饭的压饭榔头,叫咸笋爿、咸笋根头。还有一种做法,是把整根的毛笋不去壳,腌在咸菜缸里,等到七八月份从缸内拿出来,剥去笋壳,露出雪白的笋肉,吃起来又脆又略带酸味,叫人满口生津。

每年的4月份,竹林人家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山民们烤笋干、晒笋麸咸齑、腌咸笋,山村里飘浮着一股竹笋特有的清香。

2025-04-17 □励开刚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09260.html 1 3 又到竹笋飘香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