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笔下,自然与人文交织出绚烂图景。上林湖的古朴宁静、厦门大学的独特风采、拙政园的典雅韵致、青城山的清幽秀丽、秦淮河灯会的缤纷热闹、南塘老街的古意盎然,都一一鲜活呈现。这些文字,或描绘山水风光,或讲述文化传承,或展现民俗风情,带领我们领略各地别样魅力,开启一场纸上的奇妙旅程。
最美厦大
慈溪市慈吉实验学校605班
卢冠宇(证号2580235)指导老师 丁青平
厦门大学——中国最美大学。这个寒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走进厦大,目睹了厦大的风采!
走进大门,你会看到一个巨大的花坛,花坛中间有一个雕塑,正面看是一本翻开的书,侧面看像翻滚着的海浪,如果从后面看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翻开的书代表着知识,大学就是知识的海洋,学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挑战巨浪,只有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最后才能成为翱翔天空的雄鹰。花坛北面的“群贤楼”是典型的嘉庚式建筑,上面是中式建筑风格,下面是西式建筑风格,用厦门的一句话来形容这种建筑就是,“穿西装,戴斗笠”。“群贤”出自于《诗经》当中群贤毕至这一词,意思是所有的有才之士,都聚集到一起。
继续走,就看到了芙蓉湖,湖水碧波荡漾,倒映着青山绿树,随处可见美丽的黑天鹅。湖的旁边是颂恩楼,整栋楼21层,寓意着厦门大学创立时间1921年,“颂恩”是歌颂感恩的意思。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就到了厦门大学的操场,也叫上弦场,因为这个地方的建筑群,依地势而建,自然就与这个操场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落差,于是就因地制宜,砌成了这个能容纳2万人左右的大看台,运动场和看台之间呈圆弧状,就像上弦月一样,许多学子都喜欢坐在这里看书、聊天,享受这份宁静的美好。
漫步在美丽的校园,我不禁感慨万千,厦门大学在这碧海蓝天下,栉风沐雨百余年,秉承着“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的优秀学子,我也要努力学习,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砥砺前行,相信某一天,我还会再次来到这里,成为这个最美大学的一员。
美丽的青城山
慈溪市慈吉实验学校405班
孙灏冉(证号2580203)指导老师 戚成红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大道教之一的青城山,宛如一幅清丽幽静的山水画卷,静静地展现在世人眼前。
青城山的前山是道场,后山的风景更胜一筹,所以我们就直奔后山。沿着蜿蜒的木头栈道,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满山的绿,高大的乔木挺拔高耸、郁郁葱葱,低矮的灌木错落有致、一碧千里。沿着栈道往高处走,白雾越来越浓,如轻纱般缭绕在林间,也把我们团团包围,仿佛进入了虚无缥缈的仙境中。远处的山峰在白雾中若隐若现,更是给青城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青城山的水也是一绝。清澈见底的溪水在山间欢快地流淌着,水流忽急忽缓,忽高忽低,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我伸出手摸了摸溪水,那股清凉瞬间传遍全身,身上的燥热和疲惫一扫而空。在溪边,各种各样的野花野草在风中摇曳生姿,频频向我们点头微笑,仿佛在诉说青城山悠久的历史。沿着小溪向前走,我们看到了一些小瀑布,它们没有“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只是如白色绸缎般挂在山间,水流拍打着岩石,激起无数的水花,风一吹如烟似雾。
登上山顶,我终于见到了隐藏的山间道观,红墙青瓦,雕梁画栋,处处彰显着道教文化的庄重与典雅。
“青城天下幽”的青城山果然名不虚传。
拙政园之行
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教育集团404班
褚馨遥(证号2580104)指导老师 张吉珍
此行苏州,第一要去的自然是拙政园。它被誉为万园之母,四大园林之首。现在终于可以现场领略它的风采了。
首先看到的是它题着名字的大门,在高高的正门上方有砖雕贴金的门额“拙政园”三个字。拙政园的园名是从《闲居赋》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缩写得来。
进入中部园区,在亭台楼阁之旁,在小桥流水之上,在古树花木之间,屹立着一座宝塔,有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其实这座宝塔不在拙政园内,这是借景,古人的智慧真是厉害。
虽然冬天,无法欣赏到丰富的花园景色,但是我能体会《爱莲说》“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之意。同一个园林内,竟能从四个不同方位的亭里,欣赏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美景。真是惬意呀!这几天刷新了入冬以来最低气温,园林里的水面都结冰了,翠绿的水草在水底被冻住了,上面是晶莹的冰层。在阳光的照射下,美极了!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进鸳鸯馆之前,有砖雕篆书门额:“得少佳趣”四字。“得少佳趣”意味着得到的越少,筛选出的这些佳品就觉得有趣了。充分反映了园林的主人对自己行为准则的要求,强调律己先修身,抵制诱惑,避免贪婪。
这座古典园林,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古人的优雅生活和高尚情操。
岁月里的诗意画卷
慈溪实验中学812班
张哲熙(证号2580061)指导老师 陈佰祥
在上林湖,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每一寸空气都弥漫着古朴与宁静的气息,交织出一幅令人沉醉的美景长卷,承载着独特的风俗,诉说着悠悠往事。
清晨,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上林湖,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湖面平静如镜,偶尔泛起的涟漪,似是湖水在轻声细语。岸边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在微风中摇曳,仿佛是少女的发丝,轻柔而飘逸。远处山峦若隐若现,在薄雾中宛如仙境,让人不禁想起古人笔下的山水诗画。
随着太阳渐渐升起,薄雾散去,上林湖露出了它的全貌。湖水清澈见底,碧绿的湖水与蓝天相接,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水。湖面上,偶尔有几只小船划过,渔夫们悠闲地撒网捕鱼,那情景仿佛是从岁月深处走来的悠然画面。
上林湖不仅风景优美,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俗。这里是越窑青瓷的发源地,沿着湖岸漫步,随处可见古窑遗址。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窑址,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辉煌。曾几何时,这里窑火通明,匠人们精心烧制出一件件精美的青瓷,远销海内外。如今,虽然窑火已熄,但那份对工艺的执着和传承依然流淌在这片土地上。
当地的人们至今仍保留着一些与青瓷相关的风俗。每年特定的时节,会举办与青瓷文化相关的活动。人们聚集在一起,展示传统的制瓷技艺,从揉泥、拉坯到上釉、烧制,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匠人们的心血和智慧。孩子们也会参与其中,学习制作一些简单的青瓷小物件,传承这份古老的技艺。
到了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湖面上,上林湖被染成了金黄色。湖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撒满了碎金。岸边的村落里,炊烟袅袅升起,弥漫着饭菜的香气。此时,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到家中,围坐在一起,分享着一天的收获和快乐。
夜晚的上林湖格外宁静,皎洁的月光洒在湖面上,湖水泛着银色的光芒。远处的山峦在夜色中显得更加神秘,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更增添了几分静谧。
上林湖,它是大自然赐予的瑰宝,是历史文化的宝库。在这里,优美的风景与独特的风俗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动人的画卷。它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在它的诗意与风情之中,不舍离去。
南塘老街
慈溪市慈吉实验学校303班
史卓滢(证号2580177)指导老师 应央儿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轻轻地唤醒了我。今天的目的地是南塘老街。
抵达老街,春光明媚。曲长的青石板小路仿佛婉转地诉说着它那古老的历史故事。两旁的建筑古色古香,以青砖、石瓦与木质结构为主。各种小吃与饰品等摊位摆放错落有致。漫步其中,我仿佛穿越到了百年以前。听到远处传来的叫卖声和欢笑声,让我瞬间沉浸在热闹的氛围中。走着走着,迎面香气扑鼻,见一家油赞子店前人头攒动,我兴奋不已地跟着排起了队。终于轮到我了,古铜色的油赞子刚出锅,我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去,香酥可口,回味无穷。老街除了这些糕点之外,还有很多很多的美食。如各种酸酸甜甜的果干、果茶,以及各种烧烤小吃、锅贴等,应有尽有……
午后,我随意闲逛。老街上各类工艺品和小饰品琳琅满目,令人爱不释手。无意间,我被一家装修风格优雅别致的汉服店给吸引了。汉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那丝滑的面料,那如诗如画的色泽,那精湛的刺绣工艺,足以证明我们深厚的华夏文化底蕴。换上汉服,穿过老街的永善亭,感觉自己犹如一片轻盈的云彩。低头见青石板上一抹身影,对老街的情怀油然而生,仿佛今天的出行就是冥冥中早已注定的一场与老街美好的约定。
夕阳西下,我屡屡回望,南塘老街在夕阳的余晖中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彰显着独特的历史韵味。
秦淮河灯会
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教育集团301班
施苒(证号2580098)指导老师 陈静
正月里,我们一家四口去了六朝古都——南京。在那里,我最喜欢秦淮河的灯会了。
在熙熙攘攘的夫子庙,我们看到道路两旁的树上挂着橙色、黄色和红色的小灯笼。那些灯笼像一颗颗小星星,照亮了漆黑的夜空。顺着人流,我们来到一座巨大的牌坊前。这块牌坊上面有一朵大莲花,大莲花上站着两个小孩,分别拿着“状元及第”和“金榜题名”的牌子。正上方有一朵莲花,它还会变色,一会儿变成粉色,一会儿变成紫色。莲花的两旁是用灯做成的房子,有的玲珑别致,有的美轮美奂……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座上面写着“古秦淮”的牌坊前。牌坊的顶上有两条鲤鱼在戏水,它们摆动着尾巴,可快活啦!牌坊下面是三朵莲花,它们的花是粉色的,叶子是绿色的,真美呀!
在绚烂的灯光中,我不知不觉地看完了所有的灯。虽然走得有些累了,可我的心里美滋滋的。在路的尽头,我还是忍不住回望这些五彩缤纷的灯,让美丽的秦淮夜色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