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位于鄞州区咸祥镇芦浦村的鄞州区英雄烈士纪念馆迎来了祭扫高峰。4月4日,今年63岁的守墓人舒家松如期而至,他手握竹扫帚,沿着青石板路缓缓而认真地清扫。
1
二十多年风雨无阻
舒家松开始踮脚擦拭纪念碑基座的浮雕,手指拂过舒定三烈士青铜像,他正是舒定三的后人,每年来这里守护烈士,二十多年风雨无阻。
1927年5月的一个凌晨,舒家松的爷爷舒阿林攥紧锄头冲向芦浦祠堂的场景,至今仍在口口相传。
“国民党保安队抓走了30多个农会骨干,定三叔带着我们拼死突围……”舒家松常在讲解时哽咽,“阿林爷爷腿被打断后,关在牢里还喊着‘共产党万岁’,那年他才31岁。”
在狱中被关押5年后,这位硬汉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6岁。“父亲生前常说,爷爷被抓走那天,他才8岁。”舒家松说,“奶奶抱着叔叔,连夜逃到上海做佣人,父亲成了地主家的放牛娃。”
尽管生活艰难,但父辈们的家国情怀从未磨灭。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舒家松数年如一日地守护这片土地上的记忆。
2
“守护这里就是守住根”
2003年清明节,舒家松站在翻修一新的纪念馆前,看着络绎不绝的祭扫人群,突然做出了决定:“我是烈士后人,守护这里就是守住根。”
从此,他辞去村办工厂的工作,每日清晨五点半从三里外的家中出发,带着自制扫帚走进纪念馆。他反复走过38级台阶,清扫花岗岩地面,连雕像衣角的褶皱都被他细细清理过百余遍。
2019年台风“利奇马”登陆那夜,暴雨倾盆。舒家松半夜惊醒,披衣冲进雨幕。原来,纪念馆地势低洼,往年积水曾淹没过门槛。他蹚着齐膝的水,把重要展品搬到高处,返回时险些被倒下的香樟树枝砸中。“当时满脑子都是阿林爷爷受的苦,这点雨算啥?”事后村民劝他休息,他却固执地每日巡查。
“阿松书记,这雨伞给您用吧!”去年寒冬,一位拄拐老人递来雨具。原来,舒家松在担任村支书的5年里,不仅带领村民种植翠冠梨脱贫,还自掏腰包为贫困户垫付农资。“共产党员就得带头吃苦!”他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心里想着的永远是如何像烈士爷爷那样多为人民做贡献。如今虽卸任多年,但每逢农忙,仍有乡亲找他请教剪枝技术。
“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纪念碑高19.27米吗?”清明前夕,舒家松迎来了一批少先队员。他仰头望着纪念碑,讲述起尘封往事:“1927年5月19日,罗浦暴动打响了宁波农民武装斗争第一枪,这个数字就是纪念这个日子……”
夕阳西下,舒家松站在38级台阶下,望着广场上密密麻麻的人群,“看到年轻人还记得历史,我就放心了。”
记者 马佳威 通讯员 顾一伟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