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在海曙区卖柴岙水库畔,一场“垃圾换咖啡”的环保之约悄然展开。80余位市民手持垃圾袋,在青山绿水间捡拾垃圾。他们可以用这些垃圾到山腰处的“皮野”流动咖啡车免费兑换咖啡。
咖啡摊主理人是一对90后夫妻,男的叫万伟中,女的叫张巧燕,熟识他们的人都叫他们“啊万”和“七玛”。
“作为咖啡摊主理人,每天做咖啡、卖咖啡,日子有些单调。山间徒步时,常看到一些垃圾,所以我们决定开展‘净山’活动,每卖一杯咖啡,就拿出9.9元用于‘户外垃圾兑换咖啡’项目。”万伟中说,从去年开始,他们已经开启十几场公益活动,每场都有数十人参与。
因摩托车结缘,开启环游中国的旅程
2021年,万伟中和张巧燕相识。当时,万伟中在一家摩托车店负责装修工作,张巧燕前来买摩托车,错把万伟中当成了店员。作为摩托车资深玩家,万伟中便向张巧燕介绍各种型号的摩托车性能。
“我们俩都爱自由,爱探索,喜欢到处跑,然后安静地看世界。”万伟中表示,共同的爱好让两人很快熟络。
万伟中骑着宝马1250
ADV,张巧燕则驾驶着复古小踏板,从四明山的竹海到东海之滨的渔村,车轮丈量着宁波的山水,也拉近了两颗年轻的心。
2023年,他们计划骑着摩托车环游全国。“骑摩托车旅游,虽然累,但是很快乐。不过时间久了,光看风景也比较无聊,于是我们决定把我们的皮卡车改装成流动咖啡车,一边旅游,一边摆摊,还能赚取旅游资金。”万伟中说,“这也是我童年时期的一个梦想。”
就这样,2023年夏天,“皮野”流动咖啡车正式营业,只卖一款鲜榨橙汁。
接下来的两个月,万伟中学习了不同品类手冲咖啡的制作技能。两人分工明确,万伟中负责开车、制作咖啡,张巧燕是副驾驶位的指挥官,负责管钱、看风景。
自此,车子开到哪里,咖啡摊就摆到哪里。“我俩摆摊的地方并不固定,有花的地方,有水的地方,有风的地方……总之,是一个美好的地方。”张巧燕说。
一辆“浙B”流动咖啡车,停在山海间
去年5月,两人从宁波出发,一路向西,开启环游全国的旅程。
“我们的咖啡车里一应俱全,咖啡机、榨汁机、制冰机,还有帐篷和桌椅。”万伟中说。
在洱海,白天一边看着静静的湖面,一边喝着咖啡,风吹过,非常惬意;夜晚,两人挤在帐篷里,听着湖水拍打岸边的声音,计划着第二天的行程。
在新疆阿勒泰,他们的咖啡车停在草原深处的牧村。热情的牧民邀请他们住进毡房,用马奶酒和手抓羊肉款待。
“那边的牧民非常热情,同意我们在草原摆摊,还教我骑马,我请他们喝咖啡。起初,他们都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把各种咖啡都尝了一遍。然后他们发现,喝咖啡跟喝酒的感觉完全不一样,酒喝得差不多了就想睡觉,而咖啡喝了是睡不着觉。后来我请他们喝咖啡,他们都不肯喝了。”万伟中回忆说。
他们还把咖啡摊摆到海拔4000多米的四川理塘。“一般来说,我们是上午出发,找一处风景好的地方,中午开始摆摊,一直摆到晚上七八点。很多游客说,海拔这么高,有种在云端喝咖啡的感觉。”万伟中说,刚开始的时候还挺兴奋的,但没多久就有了高原反应,人比较难受。
5个月的旅程,他们走遍大半个中国,一起途经壮丽的山川湖海,看过无数个日出日落。从新疆的辽阔草原到西藏的圣洁雪山,从江南水乡到东北林海雪原,每一站都留下他们的足迹和咖啡的浓香。
用80杯咖啡换了320公斤垃圾
在109国道,万伟中沿途发现了很多垃圾,有些地方堆得像小山一样。
“就在那里,我认识了当地一名公益组织的负责人,他们把很多垃圾收集起来,打包成很大的包裹,放在固定的垃圾点,然后让志愿者把垃圾运出无人区。”万伟中说,得知这个消息后,他在西藏那曲的垃圾点装了两大包垃圾,开车1000多公里,扔到格尔木市的一个垃圾投放点。
旅途中,两人也会参加各种公益组织发起的环保公益活动,这让他们意识到,环保是对大自然一草一木发自内心的敬畏与呵护。
去年10月,回到宁波后,万伟中与朋友唐立磊在一次闲聊中得知,宁波也有一些山林里有游客随手丢弃的矿泉水瓶、包装袋等垃圾。于是,几人一拍即合,发起“垃圾换咖啡”公益活动,游客每捡拾一袋垃圾,就能免费兑换一杯咖啡。消息传开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最多的一次,80名志愿者清理出320公斤垃圾。
“我妻子已经怀孕了,以后我想我会带着孩子一起去旅游,做公益。”万伟中说,“摩托车让我们相遇,咖啡让我们与自然相连,而公益,让我们的旅程更有意义。”
记者 马佳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