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消防产品来说,如果遇到假货,不仅仅是“坑人”,还可能是“害命”。3月13日至14日,宁波市消防产品宣传月启动仪式在余姚举行,为帮助广大市民辨认“李逵”和“李鬼”,明确假冒伪劣产品的危害,消防部门进行了一组小实验,让这些假货“现身说法”。
1
“李鬼”防火门不但不防火
甚至起到了助燃作用
3月13日下午,在余姚市五彩城门前广场上,防火门、防火卷帘、灭火器等消防产品一一摆开,这些产品从外观上看并无二致,若无“内行人”指点,很难肉眼辨别真假。记者看到,消防员首先抬出了两扇尺寸一致的防火门,准备用高温喷枪来检验产品是否防火。
“防火门的功效是在背火面。”余姚市消防救援大队副大队长李焕用喷枪开始灼烧防火门,另一名消防员则在防火门背面记录实时温度。随着灼烧的持续,测温仪上的温度也在不断攀升。“60℃、90℃……180℃了!”至第2分钟时,防火门背面温度已达200℃。
李焕指着防火门上的“黑洞”介绍:“正面的面板已经被烧穿了,背面温度上升这么快,说明这扇门是有问题的。”他解释,这扇防火门如果是正品,它的阻燃时间应该是至少一小时。从现场的情况看,面板之下的阻燃板、珍珠岩无法起到阻燃效果,可以断定为假货。
果然,至第3分钟时,防火门背面温度达到300℃,面板上出现烧穿前兆黑色小点,并冒出细烟。至第4分钟时,温度蹿升至500℃,防火门被彻底烧穿。透过拳头大小的洞可以看到,本应起到阻燃作用的防火门里层已被烧得完全碳化,材质为普通的木板、木屑等物。
反观相邻的另一扇防火门,在面对喷枪的明火时,除了正面被高温灼烧的部分炭化外,里层及背面几乎毫发无损。数据显示,至第2分钟时,防火门背面温度达到14℃,和前一扇防火门的200℃形成鲜明对比。然而,直至第4分钟时,背面温度只上升至15℃,阻燃隔热效果良好。
“防火门主要是靠里层的阻燃板和珍珠岩起作用,但市场上一些常见的假货,要么在阻燃板的厚度上作假,要么在填充物上动手脚。比如前一扇门就是例证,里头填充的是毫无阻燃效果的木板。”李焕表示,防火门是用来“保命”的,假货却起到了助燃作用。
2
防火卷帘、干粉灭火器
真假产品效果相差极大
第二组实验对象,是防火卷帘。这类消防产品,在一些商场、工厂等地较为常见,其发挥阻燃作用的是里层的岩棉。在两面卷帘的对比实验中,一面卷帘的夹层遇火即燃,另一面遇火后仅仅是颜色加深。据介绍,市面上的假冒伪劣卷帘也是在材料上作假,用普通棉布代替岩棉。
第三组实验是通过灭火检验干粉灭火器的真假。实验现场,一名消防员手持一具4公斤灭火器,点燃油盆。大火慢慢烧起来后,消防员对准火源根部进行喷射。然而,油盆里的明火并未被扑灭,反而助燃火势变大,火焰蹿起2米多高。
随后,消防员对一具4公斤干粉灭火器进行测试。点燃好等量的实验油盆,消防员对准火源的根部直接进行喷射灭火。五六秒后,油盆里的熊熊大火被成功扑灭。由此可见,前一具未能扑灭明火的干粉灭火器是伪劣产品,后一具成功灭火的是合格产品。
“真假灭火器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干粉的材质上。”为了让假冒伪劣产品“现身”,消防员将这两具灭火器锯开,倒出了剩下的残留干粉。李焕介绍,真货的干粉成分是磷酸铵盐,颜色呈淡黄色,有斥水性。假货的干粉成分就是普通石粉,可以和水混合,达不到灭火效果。
消防部门提醒,消防产品是守护生命安全的“防护盾”,但劣质产品可能埋下致命隐患。因此,选购时请认准产品本体“CCC”强制认证标识,核查电子身份信息。切勿购买无生产日期、无合格证、无厂名厂址的“三无”产品。若发现生产、销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行为,请立即举报。
记者 马涛 通讯员 骆承 王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