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宁波马拉松,是甬城的一大盛事。今年,宁波马拉松将于3月23日鸣枪开跑。眼下正是拉练的好时候,马拉松“闺蜜”赵女士(化姓)和王女士(化姓)却放下训练计划,结伴到宁波市第二医院康复科接受了心肺运动试验。
心肺运动试验看似踩单车,实际上是一种通过模拟运动的方式,全面评估心肺功能的检查方法。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它最大的作用是检测运动能力和评估运动风险。这也是赵女士和王女士此行的目的。
1
一个48岁,一个52岁
“跑马闺蜜”结伴
进医院接受检查
赵女士今年52岁,王女士今年48岁,两人都是资深的长跑爱好者。因为爱好相同、年龄相仿,两个人成了“跑马闺蜜”。近几年,两人结伴同行,打卡了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马拉松赛事。
随着年纪的增长,两人开始不再追求马拉松数量,而是更关注每次的跑步体验和自己的身体状况。她们和同伴聊得最多的话题大多是:“最理想的全马平均配速是多少?”“什么样的运动强度更适合我们这个年纪的女性?”“如何规避跑马的风险?”
赵女士在一次聚会中了解到,做一次心肺运动试验就能得到这些答案。她把这消息和王女士一说,王女士立马决定结伴同行。原来,在平时的跑步训练中,王女士的运动手表经常显示她的运动心率偏高。因为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她从来没有去医院检查,但心里一直记挂着这件事,这次刚好可以去去“心病”。
2
“骑单车”查出心率过高
医生劝其中一位暂停跑马
接诊的康复科专家厉欢松先根据赵女士和王女士的年龄、身高、体重和心脏检查情况,为她们先后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试验程序,随后将她们依次全副武装起来:面部戴上呼吸面罩,上面安装上呼吸传感器,佩戴好心电图监测设备和血压带。
肺功能静态检测后,两位女士先后骑上了健身车。刚开始是没有阻力的热身阶段,这对长期运动的她们来说是小菜一碟。慢慢地,脚踏板的阻力稳步增大,直到增加到根据个人的情况推算出的最大值。
运动过程中,仪器时刻监测着她们的血压、心电图、心脏收缩功能、摄氧量、无氧阈等指标,同时根据指标自动生成一份心肺功能报告。报告可以明确目前心脏能承受的最大活动级别和日常合适的运动强度。报告还提示运动过程中有一个安全的心率范围,运动时将心率保持在此范围内对患者来说基本是安全的。如果每分钟心跳超过这个范围,说明运动进入更高强度。
赵女士的各项指标一切正常,但王女士的心率达到了180次/分-200次/分,远超安全范围。“高心率会使心脏内的血液无法充分回流,心脏泵血量相对减少,引起各组织器官的供血不足。”厉欢松告诉王女士,长期维持高心率跑步会使心脏过度劳累,导致心肌耗氧量剧增,一旦超过人体耐受程度,心脏就会出现急性缺血,还可能诱发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
“以后还能跑步吗?我跑步时可没有任何不舒服。”听完医生的分析,王女士大惊失色,她担心自己的跑步生涯就此中断。
“暂时不建议跑,没有出现不舒服是因为你耐受了这个强度,心脏搏出能力已经下降了。”厉欢松建议,接下来在平时的运动中,要将心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同时提高心肺的有氧能力,再结合力量训练,提高心肺的整体功能,随后逐步进行中高强度的训练,最后继续跑马训练。
3
通过检查可直观了解“运动耐量”
选择最适合的运动强度
厉欢松说,马拉松是一项极限运动,对人体的心肺功能有很高的要求,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长跑,能不能跑不是由个人主观意志决定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肺耐力。对于马拉松跑者而言,心肺运动试验不仅可以帮助跑者了解自己的耐力极限,还能提供科学依据,用于优化训练计划,减少运动风险。
“健康跑、半马、全马在距离和时间上要求不同,对心肺耐力要求也会不同,这可以通过心肺运动测试来决定适合哪种跑,而峰值摄氧量是反映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最好指标,是反映心肺功能的‘金标准’,也可反映人体运动时大肌群有氧代谢的极限。”厉欢松说,心肺运动试验不仅能够揭示静态检查难以发现的隐匿性病变,还能为个性化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和常规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相比,心肺运动试验有什么不一样?
厉欢松介绍,常规心电图检查只能检测静息情况下的心电情况,心脏彩超只能够观察心脏结构的改变,而心肺运动试验是连续记录患者从静息到运动至极限状态,再逐渐恢复的数据(运动过程中心率、血压、心电图和肺功能等数据),由此测定最大耗氧量、峰值耗氧量、无氧阈、做功负荷等指标,从而全面评估心肺功能。记者 庞锦燕
通讯员 郑轲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