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宁波影响大上海

——读《说宁波话的上海人》有感

读过余秋雨先生《上海人》一文的读者,大概都记得,一段时间,上海人自我优越感特别强, 在一些上海人眼里,除了上海本地人,其他都是“乡下人”。

但以我的印象,上海人似乎对宁波人例外,他们会叫你“小宁波”,但不会叫你“乡下人”。记得年轻时去上海出差,每当向上海“老伯伯”“老娘舅”问路,他们一听你的口音,知道你是宁波来的,会笑笑说:小宁波,你这样这样走。显得格外热情。

这种优越感是其他外地人很难享受得到的。那么宁波人为什么会有这种待遇呢?读罢上海记者沈轶伦老师撰写的《说宁波话的上海人》,或许能找到部分答案——因为上海宁波两地有太多的亲戚关系、血缘关系,“阿拉都是自家人”!

翻开上海史和上海城市史,上海这座移民城市的发展与宁波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虞洽卿、严信厚、叶澄衷、朱葆三、秦君安、周忠良、黄楚九,这一个个上海滩数得上号的人物,都来自“无宁不成市”的宁波。

从上海开埠时打天下的那两代人,到上海知青来宁波,再到后来知青子女回城潮的这两代人,可以说,宁波人与上海人有四五代人的血缘关系,上海这座中国的大都市到处可以找到阿拉宁波人的印记。

同时,读者也能从书中领悟到宁波商人为什么能成功,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当代宁波人学习等问题的答案。

书中记录了十位宁波籍上海人的故事,有著名的宁波商帮后裔,有文化名人,也有普通的宁波籍上海人。书中反映出来的宁波人敢为人先、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和团结友爱、乐于奉献的精神,也恰恰是新时代宁波争当“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和浙江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所需要的宁波精神。

书中的第一个故事《含着银勺出生的人》,讲述的是宁波商帮开路先锋严信厚孙女——外交家顾维钧妻子严幼韵的故事。作者借严幼韵的口述回忆,描述了她的家族、她的祖父严信厚及他在上海的奋斗史。严信厚在宁波创办通久源轧花厂,是近代中国第一家机器轧花厂。又创立浙江省最早的纱厂“通久源纺纱织布局”,为当时浙江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社会影响最大的三家民族资本企业。

在慈城创办浙江第一家火柴厂“慈溪火柴厂”。通过开办一系列实业,以其为代表的宁波商帮完成了由传统商帮向近代企业家群体的转型。严信厚还发起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并自任总经理、总董。参与创办四明银行和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华兴保险公司”,并长期担任上海四明公所董事。

严信厚的成就体现了宁波商人吃苦耐劳、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也影响了他们下一代的成长。严幼韵的女儿杨雪兰成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首位华裔副总裁,创办了美籍华人精英组织的“百人会”。改革开放后回国寻根,领导并参与了通用汽车在中国的投资。这与包玉刚、邵逸夫、曹光彪等一大批当时旅居海外的宁波籍人士一样,体现的是宁波商人那种爱国爱乡的精神和回报家乡的情怀。

《从复旦大学俯瞰叶家花园》则通过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尚君教授回忆,讲述了他的祖父陈云林先生,从老家宁波到上海进入一家同乡开设的药店,通过药店来描述钱达三、朱葆三、李征五、虞洽卿,这些宁波旅沪同乡以“团结同乡团体,发挥自治精神”为宗旨,在沪开设医院、学校,为同乡排难解纷、传播工商业知识、救济失业同乡等事迹,也记录了宁波人在上海艰苦创业的历程。

同时,通过陈尚君教授复旦大学研究室的窗户,看到森郁青蔚的叶家花园,讲到了这座花园的主人、曾经的上海华商首富、甬商代表人物叶澄衷。这位赤手空拳、背井离乡到上海打工的小学徒,更具有传奇色彩。经过其不懈努力,上演了一出“上海梦”传奇。从叶澄衷身上,更能体现宁波人的诚信、勤劳、敢为人先、善于经营的品质、精神与能力。他创办学校、建立慈善医院,身上又体现了浓浓的造福家乡、回报社会的美德。

《万竹街往事》一文,通过上海京剧院原院长孙重亮对父亲孙显家这位从宁波来到上海当一名烟草公司小店员的回忆开始,牵引出了烟草业巨头陈楚湘的创业经历。而《从银楼出来的大小姐》,讲述了宁波商人在上海滩创办裘天宝、庆福星、老凤祥等银楼、主宰上海首饰业发展的故事。故事中的应贤三与陈楚湘等几位宁波商人始终未丢宁波人抱团顾家的传统,一代宁波人将接力棒交到新一代宁波人的手里。他们的后代也继承先人的精神,成为各行各业的顶尖人物。

当然,《说宁波话的上海人》一书描述的不全是宁波商人,还有在上海的宁波籍文化界精英人士,还有那些普通的“小人物”。《从外滩绘出世界》,讲的是著名油画家陈逸飞先生和他的弟弟陈逸鸣以及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陈燮君的故事。宁波人善于经商,也注重文化传承与创造,从商的敢为人先、诚实精干,从文者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他们乐于接受新的事物,也执着于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各个成为了业界的精英。

在《愚园路上的阿姨》一文中,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徐锦江讲述了一名最普通的宁波阿姨的感人故事。由于变故,那位阿姨没有了丈夫,也没有了孩子,从徐锦江出生就一直在他家里做保姆,徐家人也把阿姨当成了家中的一员。后来由于徐家的家境变化,宁波阿姨被迫无奈,离开了徐家。但当徐家遇到困难时,那位阿姨又义无反顾地帮助了他们,成了他们家危难之际可以信赖求助的亲人。在这个章节中,徐家不是其他故事里所述的叱咤风云的商帮家庭,那位宁波阿姨也只是平凡人中的一员,但她所折射出的那份善良和友善,就像书中所写的那样——闯荡大上海的生意人和冒险家,给了这条路外貌与繁荣,而她用她的生命给了这条路一种穿越历史传奇的灵魂。

著名宁波籍作家毛尖在该书序中写道:十个人,十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内置了一个“双城记”。十个人,就是十座浮桥,他们在时间的河流里,接通了宁波和上海和世界。

2025-03-03 □励开刚 ——读《说宁波话的上海人》有感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01590.html 1 3 小宁波影响大上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