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最顶尖的教学

小提琴大师课为甬城琴童架起“音乐桥”

金鑫(右)为学生做示范。

3月1日下午,华师大宁波艺术实验学校明洲校区润雅堂内,一阵阵清亮优美的小提琴声回荡在校园。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小提琴副教授、上海音协小提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金鑫轻托学生手腕,举起小提琴开始示范:“揉弦时,想象水流渗入缝隙,而非冰块凝固,肢体要柔软,力量要有形无形地流动。”学生严宇鸿屏息凝神,随着指导调整动作,琴声如涟漪般荡漾开来。

这是今年由俞丽拿文艺大师工作室主办的第二期小提琴大师课,吸引了宁波多所学校的优秀琴童参与。从小学三年级的新秀到备战高考的高三学生,7名学员依次登台,先后演奏了《布鲁赫g小调协奏曲》《拉罗西班牙交响曲》等曲目。

逐一为学员“把脉”

金鑫逐一为学员“把脉”,时而询问学生对于歌曲的感受与想象,时而示范揉弦的力道,时而纠正持琴姿势。除了提醒学员注重肢体协调性外,金鑫对于音准和音感也有独到的见解。他强调:“找到音准的魔法就是肌肉记忆——同一小段每天对着镜子练50遍,让手指自己找到‘家’。”对于音感,金鑫则认为,要让旋律自己会“讲故事”。

“水的常态是液体状,遇到任何缝隙都可以融入进去,但你现在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固态的冰块。”面对李惠利中学高二学生严宇鸿演奏的《帕格尼尼随想曲第17课》,金鑫帮助调整学生的手臂角度,引导其感受“力量的流动”,使演奏效果大有提升。

为音乐学习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高一年级的张柯熠在演奏《莫扎特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时,金鑫则捕捉到其换弓时的细微卡顿。他与学生并肩持琴,用慢动作分解动作:“分弓不是机械重复,每个音符都要有呼吸感。”

“今天的大师课从肢体动作入手,这和我平时的小提琴课很不一样。”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宁波艺术实验学校初三的单梦珏分享道,“平时我更注重小提琴的音色、技巧等技术细节,而金老师却特别关注我肢体在音乐表达中的作用。”这种全新的视角让她深刻意识到,身体本身就是音乐的一部分,肢体动作是音乐情感的延伸和表达。这种启发不仅让她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也为她的音乐学习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六年级的辛晴以一曲热情奔放的《拉罗西班牙交响曲》获得在座观众的赞赏;高二的张子昂则挑战了高难度的《帕格尼尼第18课》,展现了不俗的技巧;三年级的小学员王羿墨则通过《克莱采尔练习曲》展示了扎实的基本功。课堂现场,家长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精彩瞬间。

为宁波音乐人才培养注入活力

谈及举办小提琴大师课的初衷与目标,宁波市小提琴艺委会会长王百红表示:“当前,小提琴专业学琴者想考入优质音乐专业院校面临诸多挑战,在寻求顶尖院校师资指导时困难重重,常因距离、资源等因素受限。”

俞丽拿文艺大师工作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工作室邀请了多位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著名院校的资深专家定期开展小提琴大师课。让优秀琴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最顶尖的教学,为宁波音乐人才培养注入活力。

在师资选取方面,王百红强调,基本功教学是重要衡量标准。在他的观念里,侧重于乐曲教学虽能让学生短期内处理好一首乐曲,但从长远的专业发展来看,扎实的基本功才是关键。 记者 顾嘉懿 实习生 章渝婷 文/摄

2025-03-03 小提琴大师课为甬城琴童架起“音乐桥”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01584.html 1 3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最顶尖的教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