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象山松岙的吴阿姨看看时间,明天又是她到象山红十字台胞医院做血透的日子。晚上9点多,像往常一样,她又接到了医院血透室护士周飞飞的微信留言:阿姨,明天早上在松岙车站等候。
2016年,该院血透室扩容后,陆续有周边地区的患者来做透析,血透室的护士们便自愿担负起接这些患者到医院血透的任务,轮流值班风雨无阻,春节也不例外。
“接我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好多年”
“她们来接我,我都记着呢。王护士长、黎琪、何娟、飞飞……这两年,飞飞经常来。她们不是一天、一次,已经接我6年多了,太不容易了。”吴阿姨说,她已经做了7年多的血透,每周三次。坐公交车去医院的话,早上6点多就得从家里出发,途中还要转一辆车,到医院至少1个小时。自从坐上血透室护士们的顺风车,就不用那么早出门了,按约好的时间提前两分钟到车站,半个小时就到医院了。
吴阿姨感激地说,老伴去世3年多,儿子在外工作也不在身边,一个人独居没人照顾,血透室护士们的顺风车让她每周三次的血透方便了很多,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寒冬,甚至台风天,她们的顺风车就没有停下来过。
“金大伯,我已经在您家门口了,您可以出来了。”大年初一,梁丹红一早就来到金老伯的家门口接他去血透,接上金老伯,她还要去接另一位患者。
金老伯每周一、三、五早上都要去台胞医院做血透,想到去医院都是一大早,车不好拦,又是大年初一,公交车班次少,他有点担心不能及时到医院,“我知道小梁平时在接病友,就试着问问她有没有上班。她二话没说就答应来接我。平心而论,接病人责任大,其他人一般不会同意的。”
这是上班路上一道温暖的风景
顺路接患者,血透室已经坚持了10年。象山红十字台胞医院血透室护士长王庆竹说,事情还要从2016年说起——当时他们在同患者聊天,有一位家住松岙的老伯说自己每星期要做3次血透,走到公交站点就已经有点累了,等车还要等许久,实在很困难。王庆竹、何娟等人一听,决定在上班的路上顺路接上他。后来,因为她们俩上班时间不固定,其他同事便纷纷站了出来,自愿带上沿途的患者。从此,顺路带上患者的“任务”,就成了血透室护士的一项常态服务,也成了上班路上一道温暖的风景。
“这期间,有的同事调走了,有的同事退休了,有的同事搬家了,但无论团队成员如何变化,我们都会继续把‘顺风车’延续下去。”王庆竹说。
记者 程鑫 通讯员 吴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