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篇题为《第一次主持》的作文登上了《宁波晚报》的小记者专栏,作者正是当年11岁的我。那是我第一次与《宁波晚报》结缘,年幼的我未曾想到,这篇投稿如同蝴蝶振翅,悄然转动了“命运的齿轮”。
十多年后,我入职《宁波晚报》,成为一名真正的主持人。
“我的作文发表了!”
虽然已时隔多年,但现在回头看这篇2008年的文章,当时第一次登上舞台主持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从刚接到老师任命时的“一蹦三尺高”,到主持前紧张的心跳;从刚开场时“拼命看自己稿子”,到最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夸张地写道自己达到了眼里没有了评委与观众的“无我状态”。泛黄的报纸上,仍留存着我上台主持时紧张又雀跃的心情。
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便在父母的鼓励下成为了一名晚报小记者。然而,小记者专栏每期投稿都很多,我的写作水平一般,学习生活中也没有什么特别值得记录的事情,偶尔尝试投稿都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相比自己的失败,更让人“心如刀割”的是同学们的成功。看着大家的投稿陆续登上《宁波晚报》,这种挫折感对年幼的我来说,堪称比“考试倒数第三被叫家长”更难熬的“酷刑”。
直到上四年级时,老师推荐我当校园朗读比赛的主持人。比赛结束后,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这次经历写成作文,没想到这“第一次主持”也成为了我的“第一次发表”,最终还收到了《宁波晚报》给我的“第一笔稿费”。
这让我心中的主持人梦想更加坚定,并不断向着目标努力前进,直到今天。
“宁波晚报也需要主持人?”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2020年,我大学毕业,开始寻找自己心仪的主持工作。这时,宁波晚报官微发布的一篇招聘主持人的推文吸引了我的视线。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惊讶:“《宁波晚报》不是一张报纸吗?居然会需要主持人?”
经过了解后,我才明白,此时的晚报正在进行媒体转型,不仅在传统报纸上发力,抖音、视频号、新闻客户端等平台上也能看到宁波晚报发布的优质内容。
于是,我下定决心,如同当初给小记者专栏投稿一样,向宁波晚报投递了我的简历。
很幸运,我能够与宁波晚报再续前缘,以一名新人主持的身份,与正在转型发展的晚报共同成长。
刚入职时,和别人做自我介绍说“我是晚报主持人可求”,常常会收到类似的疑问:“你在报纸上做主持吗?”“你是报纸专栏的编辑吗?”但随着晚报在新媒体内容上的不断发力,我主持的活动与视频栏目被越来越多的受众知晓,类似的疑问也渐渐烟消云散。
如今,已经是我入职宁波晚报的第五个年头。这五年间,我与晚报一起在多个领域做出探索:录制英文视频,尝试国际传播;进行带货直播,探索电商道路;当然也包括各色主题的栏目与活动主持。
回想起五年前刚刚毕业的自己,能够以这样的方式与晚报再续前缘,深感妙不可言。
“许下一个约定”
2020年,我入职宁波晚报后的第一个主持工作,就是晚报25周年的粉丝节。当晚的活动接近尾声时,我做了入职后的“第一次即兴发挥”,说希望二十五年后,大家还能在晚报五十周年的粉丝节再相聚。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约定,如今转眼已是五年。
2025年,《宁波晚报》三十岁了,我当初在舞台上许下的约定也已经完成了五分之一。
从2008年为了自己的主持与投稿忐忑期待的小学生,到现在尽力成长为沉稳可靠的主持人,宁波晚报几乎贯穿了我人生每一个重要的阶段。命运的齿轮仍未停下,我期待未来与晚报更加精彩的旅程。 记者 虞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