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察秋毫 睡觉时脑卒中发作也能明确分期

这支影像科团队人工智能加持 慧眼识病灶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兴宁院区团队合影。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医学影像中心东部院区团队合影。

昏睡中突发脑卒中的患者如何明确是否超过黄金时间窗;肠癌病人肝部微小低密度病灶是否为转移瘤……这些以往在术前无法明确的病变,如今在智能影像下都能够精准识别。

医学影像相当于战场上的“侦察兵”,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医学影像中心的工作人员“火眼金睛”,一天开展2000多例检查,他们用精湛的专业技术能力、广泛的临床医学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和精准的判断力,从一张张影像的像素点上找出细微到毫厘之间的病变,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最为关键的依据,是守护甬城患者生命的“幕后”英雄。

1

“4D一站式”精准评估脑卒中分期

胸痛“四联症”一次查明

脑卒中是秋冬季高发的脑血管疾病,对于脑卒中的救治是和时间赛跑,黄金时间窗仅4.5个小时。一旦超出这个时间,治疗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准确掌握发病时间对于治疗是关键。

86岁的林阿婆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多年,当天她像往常那样吃过午饭上床午睡。这一觉,从晌午一直睡到天黑,家人怎么都叫不醒。意识到情况不对,家人立即将她送到当地医院。经过对症治疗,她能够睁开眼,但意识还是很模糊,而且右侧肢体无法活动。

此时,她的头颅CT提示“脑内多发缺血灶、老年脑伴脱髓鞘改变”,当地医生考虑为脑卒中。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林阿婆被转院送至李惠利医院。

神经外科医生接诊后,通过查看CT报告并询问家属得知,老人从午睡到送至医院,至少已经超过了5个小时,超出了脑卒中的黄金时间窗。由于血管堵住时间过长严重受损,即使开通后也无法使血流通畅,意味着失去了手术的意义。

每个影像检查,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临床决策,影响着患者的喜与忧。参与会诊的医学影像中心董海波主任提出,可以在天河640超高端螺旋CT下再检查一次。这台代表着CT设备制造领域高水平的仪器结合前沿AI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通过“4D一站式”脑卒中检查,一次检查即可获得全脑平扫图像、动静脉造影图像和灌注图像。结合集成脑灌注分析、4D动静脉动态评估等高级后处理手段,精准评估急诊缺血性脑卒中分期,对指导后续治疗的选择有很高的价值。

家属接受了这个方案。检查报告显示,脑部缺血半暗带体积远超过脑卒中核心区,这意味着还有手术的机会。凌晨,神经外科团队连夜为患者实施取栓手术。术后,老人基本恢复,目前正在进行精细动作康复。

“天河640CT还能实现肺动脉+肺静脉+冠状动脉+主动脉全程大范围一次扫描成像。”董海波提到,一项检查就能明确胸痛“四联症”的诊断。而且,对于传统CT无法发现的早期痛风导致微小结晶也能一目了然,极大地提升检查效率和准确性,减少医生的工作负荷,减少漏诊率,更可给出专业的定量分析数据。

2

CT能谱曲线明确病灶性质

智能化磁共振更人性化

在医学领域,医学影像科以其独特的诊断价值,成为现代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影像科医生虽不直接参与患者的治疗,却用一张张“黑白胶片”,决定着手术刀的方向。

2016年,市李惠利医院在全市率先引进256排能谱CT,这台具备更快扫描速度、更多样功能成像、更高分辨率、更清晰图像和更低辐射剂量的设备,很快就成为了临床科室的得力助手。

68岁的丁师傅因为长期便血在当地医院就诊,最终被确诊为结直肠癌局部晚期。医生还带来了另一个不太好的消息,在他的肝脏部位有一处病变,但无法明确是否为转移瘤。性质不同,后续的治疗方案截然不同。丁师傅的女儿找到李惠利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副主任、医学影像科主任张玉琴,得到了一个乐观的方案:256排能谱CT可以解答这个难题。

“从常规CT下看,这是一个直径5毫米-6毫米的肝脏低密度病变。因为部分容积效应,常规CT检查无法明确识别其性质。而256排能谱CT则可以通过CT无法比拟的特色——能谱曲线绘制,识别物质成分差异,从而对病灶定性。”张玉琴介绍,最终丁师傅的肝部病灶并非肿瘤转移,只是一个普通的微小囊肿。排除了这一可能,丁师傅顺利开展了后续治疗。

该院继2022年引进飞利浦最新3.0T磁共振之后,今年又迎来另一台高端磁共振设备——GE Signa Architect AIR 3.0T。这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设备之一,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智能感知技术、射频影像链、深度学习等进行全方面架构,实现了加速成像、高清成像、功能化成像和定量化成像。DISCO STAR极速动态增强技术能够在患者自由呼吸的情况下,完成高质量的磁共振腹部检查。该技术可以兼顾高时间分辨率与高空间分辨率两大优势,是可以在自由呼吸下做打药增强的技术,也可以同时显示强化肿瘤及其供血动脉的技术,被誉为“防抖的相机”。

“目前我院在3台3.0T磁共振的加持下,突破以往磁共振检查预约等候时间长的瓶颈,基本实现当天开单、当天完成的高效率检查,且机房布置人文化,充分照顾到患者情绪,使患者就医体验感更佳。”张玉琴介绍。

3

细分亚专业技有所长、术有专攻

“影”领医学提升全市学科水平

精准医疗,影像先行。李惠利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是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宁波市影像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成员单位、宁波市第三轮医学重点扶植学科和首轮院级重点培育学科,先后两次获市级“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

中心目前共有工作人员155名,其中主任医师10人、副主任医师12人,主任技师1人,副主任技师5人。随着临床精准诊断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心细化并成立了中枢、胸部、腹部、骨肌4个方向的亚专业分组,这不仅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医院等级评审和放射质控检查标准的要求。学科参与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2项,主持省市级项目20余项、宁波市重点研发计划暨揭榜挂帅项目1项,发表SCI文20篇,最高影响因子17.16。

创新是发展的永恒动力,中心不断拓展治疗领域,由李亚迪博士创立的无创神经调控团队,通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多个临床科室团队,为广大神经、精神疾病患者解除了病痛。将经颅磁刺激仪的线圈放置于刺激大脑皮层靶点的对应头皮表面,通过双向调节大脑兴奋与抑制功能之间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目的,具有无痛、无创、安全可靠、无成瘾性、无后遗症的特点。

中心充分发挥市级三甲医院的“领头羊”作用,深度开展“双下沉、两提升”服务。帮扶余姚四院10年,显著提升该院影像科业务能力;常年指导溪口医院影像科,使其增强整体服务效能,基层群众能就近获得更优质的放射诊疗服务;与高新区基层医疗机构构建紧密型医联体;7年间将宁海县第二医院从无法常规开展增强CT到如今一年开展1000多例,磁共振检查从无到有,从不会到精通,将病人留在了本地;协助余姚市中医医院影像科把关质控,使其在三乙等级评审中广受好评;牵线搭桥帮助北仑区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提升业务及管理能力,为其引进学科带头人,从而提升全院诊疗能力;在凉山州普格县人民医院成立影像分中心,不定期开展远程帮扶……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徐晨燕 张林霞

2025-02-13 这支影像科团队人工智能加持 慧眼识病灶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98553.html 1 3 “影”察秋毫 睡觉时脑卒中发作也能明确分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