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胜利闭幕

省人大代表陆鋆:

省人大代表陆鋆

省政协委员华秀萍

团结就是力量,实干开创未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浙江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1月16日下午在杭州胜利闭幕。

会议通过政协第十三届浙江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议;通过政协第十三届浙江省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十三届三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据潮新闻

教育科技人才协同推进

护航企业创新力

“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九成以上的科研机构、科研人才、研发经费都来自企业;八成以上的发明专利也同样出自企业。”

如何保护好这种扎根土壤、生生不息的创新力,助力宁波高质量发展,也正是省人大代表、宁波市气象服务中心气象部服务部主任陆鋆在这次省两会期间提出“支持宁波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市域样板”建议的初衷。

在对企业、高校及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走访调研中,陆鋆了解到,为助力建设全域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宁波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上已经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宁波在全国率先组建市委人才科技委员会,全面统筹推进‘三位一体’改革,形成全市创新合力。”

“宁波还创新实施‘科技副总’‘产业教授’选聘工作,出台《宁波市深化‘产业教授’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同时,宁波还是国家产教融合首批试点城市,拥有省级卓越工程师105名,居全省第一。将‘大学搬进产业园,课程开进车间里’在宁波的不少企业已经成为常态。”

蓝图已绘,征程已迈出第一步,未来可期。

今年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做深做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的文章”。在此背景下,宁波该如何借助先发优势,实现进一步发展?

陆鋆在建议中提到,高能级科创平台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的关键载体,在省科技厅支持下,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已成功获批,“期待省里能继续支持宁波创建国家级科创平台。”

对于宁波已取得成效的探索举措,陆鋆说,希望能出台“科技副总”“产业教授”相关的人才职称评定、高校评级、企业荣誉评定方面的政策,例如“省级高校人才到宁波企业担任‘科技副总’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可用于后续职称评聘等”。

记者 石承承 文/摄

省政协委员华秀萍:

​推进浙江特色现代化

产业体系转型升级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产业支撑。在杭州参加省两会的省政协委员、宁波诺丁汉大学教授华秀萍向大会提交提案,建议推进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型升级,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华秀萍说,近年来,浙江大力实施服务业“百千万”工程,抢抓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新机遇,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浙江产业体系融合发展成效明显。

“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浙江产业体系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在华秀萍看来,部分传统产业升级步伐缓慢,依赖传统工艺和低端市场,产品附加值低,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规模尚小且创新能力有限。此外,高端产业人才储备不够充分,流动性有待提高,制约了人才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如何突破瓶颈期,迈向新台阶?“创新驱动品质优化,科技赋能传统再突破。”华秀萍建议,推进“点”上企业数字化改造,统筹“线”上产业链协同,开展“面”上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强化产业要素支撑,推动技术攻关再升级。”华秀萍说,完善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大浙江省研发经费投入和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保障科研资金向企业合理倾斜,鼓励企业参与攻关“卡脖子”技术,形成领军企业带领高校、科研院所推进重大科技项目的新局面。

打通全链条融合,增强区域科创整体效能。她提出,重构以产业链为核心的创新链条、资金链、服务链要素配置,建立“抱团”攻关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的创新联合体,发挥中小企业在构建数字集群产业中的作用。

实现人才产业同向发力,离不开高端人才支撑。华秀萍还建议,加快引育高层次人才,培养本土创新人才,实施高层次人才的“双岗互聘”计划,支持高校院所牵头建设国家级研究平台,促进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人才流动,释放“科技副总”“产业教授”的更大效能。

记者 徐丽敏 文/摄

2025-01-17 省人大代表陆鋆: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95750.html 1 3 浙江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胜利闭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