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在这个不断变革的时代,单一学科的治疗已经难以满足复杂疾病的诊疗需求,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学科专病中心应运而生。这个中心汇聚起多学科力量,利用专业团队和先进技术,致力于为患者带来更加精准的诊断、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更好的就医体验。我们推出“宁一力量”栏目,聚焦医生们群策群力治愈疑难患者的温暖故事。
有一种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会升高,患者出现症状后可能会去消化内科、胃肠外科就诊,也可能会去呼吸科、心血管内科、耳鼻喉科等科室就诊,因为其症状往往涉及多个科室,这种疾病就是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虽然只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却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对于这一疾病,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形成的内外科联合诊疗的模式,成为很多患者的福音。
睡觉时经常被呛醒 原来是这个“门”太松了
85岁的杨奶奶(化名)出现反酸、烧心的症状已将近30年,起初通过药物治疗症状能得到较好控制,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药物的效果也越来越差。近几年来,她的症状明显加重,晚上睡觉时根本无法躺平,一躺平就会反流,还因此经常被呛醒,呼吸道也受到影响,总是咳嗽。
看着老人那么难受,杨奶奶的儿孙好说歹说终于说服她上医院,一家人带她来到宁大一院消化内科胡桂梅主任医师的门诊。在详细了解了老人的病史后,胡桂梅考虑老人的胃食管反流已经很严重,于是为她安排了胃镜检查,以判断能否通过内镜治疗解决。
“胃镜报告出来后,我们看到老人的贲门松弛很明显,内镜治疗已经不适用。”胡桂梅介绍,食管在通过食管裂孔后与贲门相延续,如果把位于食管和胃之间的贲门比作一扇门,那么食管裂孔就相当于这扇门的门框。如果只是门松了,通过内镜下套扎的方式把它弄紧,就能阻止或减轻反流;但如果门框也松了,则要借助外科手术才能解决问题,杨奶奶就属于后者。
于是,胡桂梅将杨奶奶推荐到胃肠外科陈清锋主任医师处治疗。为了实现更好的手术效果,陈清锋又邀请胡桂梅一起为老人进行了更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通过食管的测压、测酸来明确其食管的松弛度、收缩蠕动力,最后再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为她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
事实上,对于胃食管反流患者而言,术前的深入评估是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对于基础疾病较多的高龄老人更是如此。“我们消化内科团队的评估结果,能为胃肠外科团队的手术提供很好的依据。”胡桂梅说。
医生用胃底做了一个“气门芯” 老人终于可以躺着睡觉了
陈清锋介绍,在胃食管反流患者的手术治疗中,贲门并非弄得越紧越好。因为如果太紧,食物就无法顺畅地进入胃内,容易引起食道梗阻;而如果不够紧,反流又无法有效缓解。所以,如何把握好贲门松紧的程度,是手术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
“根据术前的评估结果,这位老人的食管裂孔实在太大、太松,所以首先得把食管裂孔缩小。”陈清锋介绍,将食管裂孔缩小后,还要再进行一个胃底折叠的操作。所谓胃底折叠,通俗地说就是用胃底将食管下段进行包绕,对食道起到一个卡压的作用,来增强食道下段收缩的力量,同时起到一定的阻挡胃内容物反流的效果,“就类似气门芯在轮胎中的作用,外面的气进得去,里面的气出不来”。
值得注意的是,胃底折叠的程度也是因人而异的。比如杨奶奶,因为年纪已经很大,机体功能较差,术后恢复较慢,需要更多地考虑进食的问题,所以倾向于部分折叠——评估下来,包绕角度在180度即可。
“胃底折叠是包绕360度,还是270度,还是180度,这决定了贲门的松紧程度,不仅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还要根据患者自己的需求来决定。比如有人更害怕食道梗阻,就包得松一点,270度或180度,有人更担心反流加重,就包得紧一点,360度。”
最终,陈清锋带领团队为杨奶奶成功实施了手术。手术是在腹腔镜下进行的,属于微创手术,效果立竿见影,术后老人马上就不反流了,也没出现什么并发症。“奶奶终于可以躺着睡觉,咳嗽也好了。”术后,杨奶奶的孙子对陈清锋和胡桂梅医生感激地说道。
据了解,宁大一院开设了胃食管反流病专病门诊,接下来,该院消化内科、胃肠外科等科室还将着手开展胃食管反流的多学科联合门诊,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诊疗。记者 吴正彬 通讯员 庞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