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周信芳先生130周年诞辰。当晚,一场星光熠熠的“麒·缘”戏曲晚会在宁波大剧院举行。陈少云、胡文阁、张四刚、王少华等多位梨园名家怀着对先生的敬仰之情,齐赴甬城,同台献艺;河北梆子、新昌调腔、婺剧、黄梅戏、木偶戏等多个曾经从京剧麒派中汲取养分的剧种,拿手好戏纷纷上演;甬剧、姚剧、宁海平调三个宁波地方剧种与越剧,也登上舞台同台竞演,令观众一睹周信芳大师“家乡戏”的风采。
今天上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纪念周信芳先生130周年诞辰座谈会将在慈城举行。为期100天的宁波周信芳戏剧季活动将画上句号。
经典回响
多剧种致敬“麒”缘
昨晚,第29届白玉兰奖得主王莺带来的新昌调腔《闹九江》率先登场。作为舞台上的女老生,2018年王莺经沪上名家引荐,正式拜上海京剧院麒派名家张信忠为师。王莺表示,周信芳先生创立的麒派,不仅是属于京剧的老生流派,对其他剧种的老生表演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启发。有机会学习麒派,是她的荣幸,麒派为她提供的养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曹宇是京剧麒派第四代传人,2014年他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2024年正式拜师陈少云。让曹宇感佩的,除了师父的艺术造诣,还有艺德,“师父教戏,必亲身示范,每个小细节都不放过。”当晚他带来了麒派代表作之一、京剧《斩经堂》中的唱段,一招一式颇有神韵。
河北梆子名家张四刚与张华携手演绎的《寇准背靴》别具一格。张四刚曾得到麒派传人萧润曾真传,此次演出,他将河北梆子的高亢激昂与麒派表演相结合,“活寇准”形象跃然台上,展现出麒派的跨地域影响力。
《徐策跑城》作为麒派名段,与木偶戏结合显出创意。昨晚,上海戏剧学院木偶表演专业教师秦峰与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青年教师、京剧麒派艺术四代弟子黄庆鑫合作演绎了一段《徐策跑城》。灵动的木偶戏遇上厚重的京剧,碰撞出奇妙火花,也拓宽了表演艺术的边界。
“梅周”跨时空同台
盛况再现
昨晚,陈少云的其他多位弟子也都带来了精彩演出——
黄梅戏名家马丁出生于梨园世家,一曲《大清名相·江山美景万年长》歌颂了河山之美;婺剧老生李烜宇在《浩气春秋·关公探营》中将麒派融入婺剧,塑造出关公的忠勇豪迈之气;郭毅的京剧《宋士杰》选段原汁原味,再现麒派老生风采;王少华是王伯华之子,王伯华在河北梆子《薛刚反唐》中塑造的徐策也是一代经典,2016年王少华拜陈少云为师,当晚,他为宁波观众带来了一段《打金枝》。
“北有梅兰芳,南有周信芳”。梅兰芳与周信芳两位大师生前是台上珠联璧合的伙伴,曾同台演出过许多经典剧目,台下,他们也是志同道合的挚友,相携走过漫长岁月。
昨晚,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派男旦第三代传人胡文阁在宁波特别献演,为观众带来梅派代表作《贵妃醉酒》,再现了京剧梅派艺术的风华绝代;陈少云则携弟子李明洋又一次在宁波登台,默契演绎麒派经典《萧何月下追韩信》,薪火相传间,麒派艺术生生不息。
晚会在胡文阁唱响的京歌《梨花颂》中落幕,梅派与麒派艺术如灯塔双辉,激励后人勇攀艺术高峰。
本土剧种同台献演
展示传承活力
当晚,甬剧、姚剧、宁海平调三个宁波本土剧种以及越剧,也在晚会上进行了表演。
宁波市甬剧团青年演员贺磊,余姚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演员王育红、景洁丰,宁海平调演员、金桂奖得主吕娅娜,宁海平调耍牙传人薛巧萍等,用扎实的功底,展现了宁波地方戏的风采。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演绎了越剧《梁祝》选段。这些演出承载着地域文化记忆,让观众看到传统戏曲在宁波本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蓬勃生机。
宁波市甬剧研究传习中心主任、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王锦文表示,在周信芳先生诞辰纪念日当晚举行这场晚会,不仅是对周大师的深情回望,更是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生动展现。全国各地剧种、名家汇聚,在交流融合中绽放光芒,风格各异,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的戏曲视听盛宴。
这台晚会由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宁波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宁波市甬剧研究传习中心、中共江北区委宣传部、江北区文化广电旅游局、江北区慈城镇人民政府、宁波市江北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办。
1月15日的研讨会结束后,为期百日的宁波周信芳戏剧季活动将告落幕。王锦文说,这次活动充分点燃了宁波观众的热情和潜藏在大家内心深处的戏曲基因,也让观众对宁波戏曲的未来充满期待。
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陈也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