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5年前李先生(化名)被戴上乙肝的“帽子”,他每天郁郁寡欢,直到他遇到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鄞州人民医院)院长、肝病感染科专家许烂漫,经过系统的治疗,他体内的乙肝表面抗原已经转阴,且表面抗体阳性状态已持续超过一年,真正实现了乙肝临床治愈,成功“摘帽”。
2019年,30岁出头的李先生在一次体检中查出慢性乙肝,他一直犹豫着要不要治疗。直到他的一位亲戚因同样的疾病发展为肝硬化,最终不幸罹患肝癌去世,才真正引起重视。于是,他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找到了许烂漫主任医师。
许烂漫为其安排了肝穿刺。结果显示肝脏出现点灶状坏死,意味着肝脏已经出现局部炎症,加上已经有亲戚肝硬化肝癌去世的家族史,属于高风险人群。许烂漫为其制定了个性化最优治疗方案,先口服抗病毒药物。李先生规律服药,按时复查,各项指标和结果越来越好,乙肝表面抗原从2020年的1000多降到了80多,达到了乙肝临床治愈“优势人群”标准。也就是说,只要李先生规律治疗,很有可能实现乙肝临床治愈。
这个消息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让李先生对于治疗更有信心。接下来开始口服抗病毒药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从2024年1月开始,经过10个多月的坚持多靶点治疗,李先生迎来了令人欣喜的复查结果:他的乙肝表面抗原成功转阴!为了巩固治疗效果并增强表面抗体,李先生严格遵循医嘱。最新的检查结果显示,他真正实现了乙肝临床治愈。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乙肝很难治愈,会伴随人的一生,其实不然。”许烂漫介绍,乙肝是一种由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血源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体液、性接触及母婴传播等途径。我国乙肝母婴传播途径常见,而婴幼儿感染90%以上可发展为慢性乙肝,很难清除,加上乙肝病毒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容易变异耐药,影响治疗效果,严重阻碍乙肝的治愈。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郑瑜 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