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开始,我就是《宁波晚报》的小记者,没想到现在成了晚报报道的对象,还被全国的网友认识,很奇妙。”鄞州实验中学初三学生盛徐荦说。
去年7月5日晚上8时许,鄞州区盛世天城小区篮球场,一名高中生在打球过程中突然直挺挺地摔倒在地。在一旁打球的盛徐荦立即上前查看,眼前的男生嘴角有白沫、身体抽搐,并伴有喘息式呼吸,他立即意识到,这是心搏骤停的典型表现,他立即蹲下来摸了摸颈动脉和手臂上的桡动脉,没有有效脉搏。
“我当时也没有多想,本能地作出了反应。”盛徐荦立即跪在地上,对男孩展开心肺复苏。此时,距离男孩倒地仅过去3分钟。一组按压完成后,他又指导一位在旁的叔叔对男孩进行人工呼吸,两人配合施救,直到11分钟后,120急救人员赶到现场。
盛徐荦的及时处理,争取了宝贵的救治时间,男孩随即被送往医院,经过救治逐步走向康复。事后,被救男孩的家人在晚报的牵线下,和盛徐荦一家得以见面。
盛徐荦这一套完整的急救流程师承母亲。其母徐金梅是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校急救社负责人,是浙江省红十字会一级救护培训师,一名红十字志愿者。对于儿子当天的表现,徐金梅有些意外。“实施心肺复苏不仅要具备救人的技能,还要有宝贵的勇气和信念。我儿子平时看起来大大咧咧,其实是个善良、细腻的孩子。他的救人行为,让我们全家都为他骄傲。”
7月7日,该新闻经晚报全网独家推送后,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相关报道全网传播量很快超过10亿,点赞超过1000万;海外传播方面,有超过200家媒体进行了矩阵式报道。
看着劈天盖地的新闻报道袭来,盛徐荦觉得这种感觉很奇妙。盛徐荦从小就是个讲义气的男孩,所以他特别喜欢看《宁波晚报》上刊登的正能量新闻,他曾经无数次幻想,自己会不会也有一天因为见义勇为被报道,没想到,这一天真的来了,来得如此轰轰烈烈。
“从我记事起,妈妈就带我去参加各种急救培训和志愿服务。现在,学校、社区都邀请我去培训。”盛徐荦坦言,现在的自己从急救知识的接受者成为了一名传播者。
如今,回到校园的他收获了同学们送他的昵称——“救人哥”。这个称呼,时刻在提醒着他,作为同学们的榜样要在学习上更加努力、奋进,才能不辜负大家对他的期待。他希望,一路陪伴着他成长、记录着他高光时刻的《宁波晚报》今后讲述更多的宁波好故事。
记者 陆麒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