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在晚报的时光,王满国有很多感慨。他说,《宁波晚报》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国内都市报蓬勃兴起的年代,今天的人们可能以为它像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家子,办得好是应该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深知其中甘苦。可喜的是,晚报人齐心协力、砥砺前行,一组组有全国影响的报道,一项项便民惠民的服务活动,源源不断地推出。晚报也在宁波市民心中扎下了根。
王满国对新闻有着自己的追求,他认为,《宁波晚报》虽是地方性报纸,但是读者的眼界不会局限于一隅,晚报的报道要在立足宁波基础上,着眼外界,跳出地域局限。为此,他组织策划了一系列大型报道。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任文体新闻部主任的他派记者前往悉尼现场采访,开宁波新闻界派记者采访奥运会的先例。之后,《宁波晚报》记者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奥运会、世界杯等国际赛场。又如,2004年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讲话发表20周年,时任副总编辑的王满国策划推出“天下宁波人”专栏,派多路记者专访生活和工作在全国各地的有影响的甬籍人士;200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他策划了“共和国印迹”系列报道,派多路记者赴东北、安徽小岗村、上海浦东、深圳等共和国60年来重大事件的发生地,用一篇篇体验式报道,让宁波读者看到新中国的成就,彰显晚报主流媒体形象。
从平凡的市井新闻中挖掘与提炼人间“真善美”的主题,也成为晚报制胜的法宝。那些年,晚报的“爱心报道”想必很多市民还记得:来甬治病的青海女教师罗南英写给儿子的4封信感动全城,短短一周,宁波人为她捐款60余万元,宁波从此又有了“爱心城市”的美誉;“甬黔携手·万人助学”活动一经晚报发布,一万个结对助学名单便一抢而空;还有“林萍捐肝”“严意娜造桥”“面人姑娘”……一组组系列报道大力弘扬普通人身上的真、善、美,凸显了宁波“爱心城市”“文明城市”的形象。
从2004年起,连续三次,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主持的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宁波晚报》凭着硬邦邦的数据,在全国700余家晚报都市报中跻身竞争力10强之列,在业内被誉为“中国报业小巨人”。
2010年代,随着微博、微信等的兴起,中国报业走向数字媒体转型期,《宁波晚报》也于2011年设立网络部,王满国又率领五六个“小伙伴”开始了从“纸端”到“指端”的摸索,创建了晚报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宁波晚报网和宁波晚报客户端,“晚报的媒体转型在10多年前就开始了。如今的晚报两‘微’就是那时候建起来的,当时办的网站和客户端后来合并了。那时网络部还创建了一个‘天天鲜’购物平台,尝试了一把网购。”当年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如今回望,王满国多了云淡风轻,他谦称“也算做了些事情”。
2019年王满国离开了晚报。“在晚报经历了创业之艰、守成之难、转型之痛,离开后我也曾想,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在支撑着晚报一步步走到今天?我的概括有三点:一是能吃苦,二是不服输,三是肯动脑。讲起来好像很平常,做到它,不容易!”他动情地说,“近几年晚报的媒体转型应该说是成功的,在班子的带领下,我相信《宁波晚报》会一路走下去,而且走得更好!”
记者 俞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