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元旦,《宁波晚报》创刊,朱梅华是“元老”之一。当时,她和宁波日报地方新闻部、周末部的同事们一起跟随徐正创办《宁波晚报》。“在人的一生中,做一件开创性的事,是很有意义的。这是当初晚报总编辑徐正说的一句话,至今言犹在耳。”如今回想,朱梅华对自己能参与晚报的创办感到喜悦和自豪,并由衷地感恩读者朋友。
1996年6月,朱梅华荣获宁波市首届“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2个月后,任《宁波晚报》副总编辑。创办之初的晚报,把“可读可用可亲”的办报宗旨落实到稿子中、版面上,听朱梅华回忆当初晚报对稿件的要求,与如今新媒体对内容的要求竟是十分契合——
“晚报的新闻和日报的写法不一样,要从寻常百姓的视角去采写、去编辑”“心中有读者,笔下有真情。在采访中,要挖掘出对读者有用的信息”“晚报是四开小版面,头版作为黄金之地,我们要求稿子短些短些再短些”……无论时代怎么变,新闻最“硬核”的内容不会变,媒体人最“硬核”的读者意识不会变。
晚报创办之初,朱梅华和要闻部同事做了一件值得自豪的事:举办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暨报告会。
朱梅华1984年入职宁波日报社,之后10多年一直是跑教育的记者,她深知高考政策和高考志愿填报对读者的重要性。晚报创办第一年夏天,在总编辑徐正的支持下,她和要闻部的同事们一起举办了高考招生政策咨询活动和高考志愿填报辅导报告会。来自全国十多所高校的招生办老师赶往宁波市人民大会堂设摊接受咨询,考生和家长络绎不绝,当晚报告会的入场券更是一票难求。此后连续几年,晚报多个部室先后参与上述活动,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朱梅华感慨地说:“每年高考季,看到晚报组织的爱心送考车、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国际留学展等活动,感到很亲切也很欣慰,晚报一直秉承着‘心系寻常百姓’的办报宗旨,现在的活动更丰富,真是后来居上!”
1999年春,“《宁波晚报》小记者”队伍初创,朱梅华和同事们为推广这一晚报的新生事物,深入宁波各地的学校。晚报还在宁波多个区(县、市)建立工作站,当年5月推出《宁波晚报小记者周刊》,深受小记者及家长们的欢迎。当年为迎接澳门回归祖国,晚报小记者赴澳门采风,之后,小记者们也曾前往北京面对面采访甬籍院士,也曾赴井冈山、武夷山研学……至今晚报小记者活动仍是宁波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大课堂”。
“无论是高考志愿填报辅导,还是晚报小记者活动,当年都是创新之举,也都是回报读者、服务读者之举。”朱梅华说,“晚报自诞生以来就不断地创新和开拓,幸运的是我们当年赶上了纸媒发展的最佳时机。”
2008年退休后,朱梅华一直关注着《宁波晚报》的发展。她说:“晚报版面大气、漂亮,主题报道酣畅淋漓、图文并茂。而且,晚报的平台更多了,大大小小的活动也很多,做得很用心。转型不可怕,困难也不可怕,回想当年我从日报到晚报的时候已经40多岁了,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起点,需要重新出发。在晚报10多年的工作经历是我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回忆。晚报30岁‘生日’,祝福她越办越好。我深信晚报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记者 俞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