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浪搏击中 寻找“何以宁波”的 答案

宁波三江口。 资料图片

纪录片《何以中国》还原的宁波先民生活场景。

2024年初,纪录片《何以中国》播出,宁波余姚的井头山、河姆渡遗址融入中华远古文明摇篮的庞大叙事,东海岸边的小渔村,用一个个鲜活案例,演绎人与海进退之间,沧海桑田的故事。

2024年底,网络文化节目《闪耀吧!大运河》上新,“走运团”从宁波搭运河船北上,向广大观众提示,宁波作为中国大运河南端出海口,位于河海交汇点的地理指征。

地理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文化性格。这片土地上的人听着海潮声长大,洞悉自然的神秘力量。人与海相伴相生八千载,他们深知,只有利用海洋,乘潮而上,才能获得生机。

四通八达的水网,则为宁波开拓广袤腹地,河海转运、河海联运的漫长往事,充分打开人们的沟通视野……

当我们试图寻找“何以宁波”的答案,收获的回答千人千面,但有一条脉络一以贯之,那就是与浪搏击,勇立潮头,用自身的刚柔相济开辟闯荡远方的道路。

求生

在人与海的进退之间

当我们揭开宁波地面表层,下探2米,很容易看到灰蓝色的深厚淤泥,学名“海相沉积”。它们的出现提示我们,脚下的土地曾长期被海洋淹没。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领队孙国平根据井头山遗址的发现,勾勒出8000年前的“古宁波湾”。当年海岸线可以抵达今天的余姚三七市,而宁波可能只是露出东海洋面的若干岛屿。

在孙国平长期工作的井头山遗址,有一张世界地图,他精准地在上面找到,宁波位于诞育四大文明古国的神秘北纬30度纬线附近,同时,宁波又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点,海陆相衔,南北转运。在这一“十字交叉点”上诞生中国海洋文明的起源,偶然之中似有必然。

宁波地区的先秦考古发现中,如果把姚江谷地的井头山、河姆渡、田螺山、施岙遗址,镇海九龙湖附近的鱼山、乌龟山、汶溪、吕岙遗址,奉化江流域的下王渡、何家、顾家庄遗址联系起来看,不难发现,在距今八千年至距今五千年左右的宁波,人进海退、海进人退的故事在地层上被演绎得格外清晰。

因为海平面的回落,河姆渡人获得了生存空间;也因为海平面的不稳定,良渚至晚商之间的宁波文化序列几乎属于空白。而距今五千年左右,环太湖流域崛起的文化接过河姆渡人创造的星火,长江下游早期文化的“核心区”完成迁移。

远航

通联运河与海洋

宁波,再次在中华文化版图上拥有姓名要等到唐宋之际。公元738年,唐王朝设立“明州”,将其从“越州”分离。

在宁波博物院院长张亮看来,唐代明州地位的抬升,与其作为运河出海口的海港地位提升息息相关。“尤其是在天宝之乱后,中原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节度使截留资源维持割据势力,使得中央政府不得不倚重当时尚未开发的江南地区,得益于隋唐运河的开凿,南方的资源得以输送到北方。”

三江口作为唐宋重要海港得到充分发展,与宁波作为东南沿岸一大港城走上发展的快车道是同步的。

“特别是在南宋,庆元港直接成为首都(临安)的出海口,农商转运港的身份,使得人流、物流、信息流不断交汇,外人、僧侣、学者、官员在三江港城这一国际化舞台粉墨登场,奠定了嗣后一千年宁波的文教底蕴。”张亮表示,正是在国家需求和政府力量的驱动下,宁波依托一系列水利工程和市政基础建设,以当时“一府六县”赋税与劳动力规模,支撑起国家级港口在东海之滨的崛起。

在江南开发的大背景下,宁波自然禀赋的优势终于在统一帝国的模式下显露出来,并得到充分彰显,给港口与城市带来巨大变化。

文教

思潮碰撞共潮生

港城兴而文教兴。从宋代的庆历五先生、淳熙四先生,到明清之际的王阳明、黄宗羲、全祖望、万斯同,宁波历史上也曾书院林立、书楼遍布,书写“浙东邹鲁”的辉煌。

在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副院长黄文杰看来,中国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合奏塑造了独特的宁波,两条沟通中外的大商路不仅给予宁波经营世界的宽广舞台,也孕育了“工商皆本”“经世致用”等实用主义思想的萌芽。

“宁波能够产生‘心学’,这种超越传统儒学、引领时代发展的新儒学,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构建不断提供新的支撑,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必然现象。”黄文杰说,这是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相交汇、相碰撞的结果,长期以来,人们勇于开拓,探索创新,挑战世界,铺就了孕育心学的土壤。

更为难得的是,宁波作为对外贸易的城市,这两条商路的健全发展一直持续到今天,思想交汇,包容开放,面对新质生产力,依然能够提供强大的精神与文化支持,海定波宁,气定神闲,这就是“宁波”。

“今天我们讲何以为大运河,何以为海上丝绸之路,何以为海洋文化,何以为东方大港,何以有阳明心学,何以有书藏古今,何以有宁波商帮的长盛不衰,骨子里都有宁波地域文化基因的浸润。”黄文杰表示,“今天,我们推进宁波文化基因解码,也是在深挖城市记忆、厚植文化根基、塑造认同基础、追寻文明根源方面做出努力,以此增强地方人民的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宁波高质量发展、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汲取历史智慧、汇聚奋进力量。”

交响

何以宁波?

“稻”说古今、河海对话、锦绣非遗、墨韵流芳,在今年“何以宁波”系列报道中,我们通过四个切面,初步解读了宁波作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样本城市的基因密码。与此同时,我们也采访了几位城市文化专家,就“何以宁波”向他们征询答案。

宁波甬上名人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黄江伟表示,“何以宁波,读懂、读透宁波人就可明了。”井头山、河姆渡的宁波先人,穿梭在七八千年前的古文明丛林间;耕读传家、治国安邦的宁波才人,近2500位进士经历中华文明的潮起潮落;经世致用、低调务实的宁波商人,开创了近现代商帮唯一不断代传承的奇迹;百余位两院院士、近400位高校校长以及各领域的宁波名人,合力谱写新时代的乐章……正是这些宁波人,造就了宁波城。

宁波市甬城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友君表示,宁波有蓬勃的海港,连接着内地与世界的货运网络;宁波有坚韧的民企,塑造着专精特新的品牌丛林;宁波有千年的人文,闪动着美诗美景美食的时尚脉搏。古老与现代,在这座城市交融,并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点滴。

宁波资深文旅专家陈民宪则交来一篇“小作文”《何以宁波》——

“宁波 风平浪静 海定波宁

宁波 物阜民丰 四季繁花

宁波 天赐良邑 从来都是风水宝地

宁波 有七千年河姆渡文化的长度

宁波 有浙东学派 书香文化的深度

宁波 有港通天下 海丝文化的宽度

宁波 不疾不徐 却有内敛中的涌动

宁波 无惧浪潮 拥有闯荡中的胆魄

宁波 博纳理性 总有深思中的定力

宁波 似一幅画 有江南风情 也有滨海风度

宁波 像一首诗 有时婉约细腻 有时豪放澎湃

宁波 如一首歌 融合五洲的音符 汇聚世界的交响

……”

这是我们“何以宁波”系列报道的最后一篇。

家国一体、知行合一、勇立潮头、与时偕行,“何以宁波”的真正答案,或仍需今天的宁波人共同回答。

记者 顾嘉懿

2024-12-31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92562.html 1 3 与浪搏击中 寻找“何以宁波”的 答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