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成为一束光 照亮更多人

温暖“医”瞬间

③“粉丝”拿着珍藏的《宁波晚报》与许素玲医生合影。

④吴嘉涵援藏期间,收到患者送来的锦旗。

②患者圆梦后与医护人员击掌。

①海曙区高桥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在重庆景区抢救患者。

有一种责任,是听见呼救时的责无旁贷;有一种勇气,是跨越山海时的勇往直前;有一种温度,是相视而笑时的温情脉脉;有一种安心,是“医”路相伴时的安然无恙……

2024年,那些“白衣天使”一如既往地默默坚守,留下一个个关于责任、勇气、温度的安心瞬间。

他们“救”在身边

“AED在哪里!快去找AED!”杨锡文护士跪在地上边做心肺复苏边叫喊的一幕,至今仍印在很多人的脑海里。2024年4月25日,重庆天坑景区,面对突然倒地、不省人事的六旬老伯,来自海曙区高桥镇卫生院的5名医护人员开启了一场“生死时速”。

事后,参与救人的高桥镇卫生院副院长夏勇,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自己当时的反应——“本能”。他说,医护人员遇到患者命悬一线的危急时刻,肯定会本能地冲上去全力救治。“本能”一词,正是责任感的深度体现,它融进了那身白大褂,也融进了医护人员生命中的每时每刻。

“我是医生,快交给我!”才3个月大的婴儿发生呛奶,恰巧骑行经过的邱隘镇中心卫生院张莹医生果断接过宝宝,并用海姆立克法施救,最终帮宝宝逢凶化吉。这是本能。

幼童被奶奶不经意一拉致左手脱位,听见奶奶心急如焚的求助,北仑区芝兰社区卫生服务站陈科红医生立马跑出诊室,仔细检查后帮孩子5秒复位,面对孩子奶奶递过来的感谢费,他摆摆手婉言谢绝。这是本能。

男子在公交车上突发心脏骤停,被公交车直接送到鄞州区第二医院后,该院急诊团队顶着大雨全力抢救,我推车,你打伞,她跪在担架上做心肺复苏。这是本能。

然而,本能的背后,他们也会害怕,害怕自己的努力无济于事,但他们仍义无反顾。

“一双血手,一根裤带,不知能不能挽救一条生命?”2024年8月19日晚,奉化区中医医院胡杰医生发了一条朋友圈,就在刚刚,他在下班路上用裤带当止血带救了一名车祸重伤患者。救完人回到家时,心有余悸的他才发现自己的手掌被勒出了条条血痕。“洗手时看到自己的手血淋淋的,不自主地有点发抖。”他坦言。

对于他们,患者的成功获救,或许就是最好的褒奖。但无论患者最终能否化险为夷,他们都会“该出手时就出手”。正如张莹医生所说——“我是医生,不出手会良心不安。”

他们心连山海

2024年春初,有一个人毅然踏上了心心念念的援藏之路,他的名字叫吴嘉涵。这位来自宁波大学妇女儿童医院的妇产科医生,接过了32年前母亲递过来的“接力棒”,在雪域高原上一次次帮助危重患者跑赢“死神”。

30多年前,母亲的援藏经历,让吴嘉涵对西藏充满向往,这次援藏,他终于实现了多年来的心愿。在海拔近4000米的那曲市比如县,他扛住了缺氧带来的巨大挑战,用默默奉献点亮生命希望,就像曾经母亲做的那样。他说,在西藏的每一天,他都格外珍惜。

山与海之间的距离,阻挡不了我奔向你……为了远方的兄弟姐妹,他们甘愿冒险,像风一样穿越艰难险阻,把健康的种子撒在异乡的土地上。

“从和田赶往喀什的高速公路上,我们不巧遇上了沙尘暴,当时天一下就黑了,只看到闪电在闪,太惊险了……”这是宁波市第六医院徐吉海医生2024年的一段难忘记忆。

2024年7月,徐吉海所在的“牵手工程”团队开启了一趟总行程近11000公里的援疆之行,途中一波三折,尤其是那场沙尘暴更是摄人心魄,但这支爱心团队一刻都不曾放缓脚步,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次月,他们又把5名肢体畸形严重的南疆患者接到了宁波,在宁波市第六医院进行手术矫正,让他们得以回归正常生活。

类似的爱心接力,在甬城源源涌现。2024年12月,来自四川金阳县的9岁彝族女孩阿子昕怡在宁波成功接受心脏手术并顺利返乡,这个女孩的幸运,得益于宁波市第二医院在当地开展的先心病免费筛查救治行动——2024年,这一行动完成了当地8000多名学生的筛查,守望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去,正是这样一颗初心,把山与海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横贯东西的脚步依旧不停,跨越山海的故事仍在继续。

他们医患情深

惊心动魄的抢救,负重前行的援医,是医者仁心的闪耀时刻,而事实上,那身白大褂所承载的,更多是医患之间的点点滴滴。那些事虽小,却情意深长。

在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医护和志愿者团队帮住院患者挖掘出了绘画天赋,并帮他请来专业老师进行指导,还为他精心筹办了一场特殊的个人画展,助他成功圆梦。“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束光,照亮更多人。”这是患者的期待,也是“白衣天使”们的信念。

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护士团队为小患者准备了一辆“敞篷跑车”,让他们直接开进手术室,虽然只有几十米的距离,但对于要独自面对手术的孩子,这可能是一段漫长的路程,而开着“跑车”进手术室,“是一次勇气的传递,也是一次心灵的抚慰。”这是属于护士的细腻。

在象山县中医医院,为了帮助身患重病的果农老伯解决心头之忧,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团队不仅帮老伯采摘、摆摊卖李子,还在网上发布了倡议书,动员大家一起帮助老伯。“老人后续治疗还要不少费用,所以我们想帮帮他。”这是医生的想法,朴素而真诚。

2024年,他们花式“宠”着患者,也被患者的真情流露时时温暖着。

一位老先生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素玲医生处就诊时,拿出了自己珍藏的厚厚一叠《宁波晚报》,上面都是许医生的报道,他说自己是许医生的粉丝。这样的惦念,也让许素玲备受感动:“每次看到患者,我都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即使再苦再累也值得。”

75岁的眼伤患者张老伯成功接受手术治疗后,用自己精湛的手艺做了一把扫帚,郑重地送到宁波市眼科医院王军良医生的手上,感谢王医生“扫除”他眼前的迷雾,让他重见光明。这份特别的礼物,也让王医生既喜出望外又深受鼓舞。

在这座城市,每天都有数不清的温暖瞬间会让医患彼此红了眼眶,而文字和画面只能记录冰山一角。但我们不会忘记每一位“白衣天使”的辛勤付出,因为他们的“医”路守护,不仅留在我们的笔下和镜头里,更留在每一颗被温暖着的心里。记者 吴正彬

2024-12-31 温暖“医”瞬间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92560.html 1 3 希望成为一束光 照亮更多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