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李女士来到中信银行宁波某网点,表示有事情要咨询银行工作人员。李女士称,她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宝“客服人员”,称李女士“双11”期间购买的某商品存在质量问题,要为其办理退款手续。对方能准确报出李女士的订单信息和个人身份信息,这让李女士深信不疑。按照对方的指示,李女士添加了“客服人员”微信,并收到一个链接。对方要求李女士点击链接填写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声称这样才能完成退款操作,并表示为此带来的不佳体验,退款后还会给予李女士其他商品补偿。就在李女士准备输入验证码时,她突然想起之前参加过中信银行宁波分行组织的反诈宣传活动,心中产生一丝疑虑,便立即停止了操作,来到银行咨询。
银行工作人员听完描述,意识到这是一起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件。他们迅速采取行动,帮助李女士修改了银行卡密码,并对银行卡进行了紧急挂失,以确保资金安全。同时对李女士主动求助银行工作人员的做法表示高度赞许,再次向李女士告知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和防范方法,强调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或提供个人敏感信息。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李女士成功避免了财产损失。
为此,中信银行宁波分行提示:
金融消费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于那些声称提供“高额回报”“轻松赚钱”“紧急救助”等诱人条件的信息,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等敏感数据,不随意在不可信的网站或社交平台上填写;谨慎对待网络社交,不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轻易与网友透露个人隐私;如果接到自称是银行、公安机关、政府部门等机构的电话或短信,要求提供个人信息、转账汇款等,务必通过正规渠道核实;坚决不点击来历不明的短信链接、二维码、电子邮件附件;为各类账户设置强度较高的密码,并定期更换。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温馨提醒,金融消费者应加强金融安全防卫知识学习,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范措施,主动保护自己的账户安全。
记者 徐文燕
通讯员 何爽 赵振炜 顾盈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