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突破100万了!”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杜先锋近日“官宣”了这一好消息,他在工作之余努力做健康科普视频,希望影响更多人动起来、少生病。他的同事,该院内分泌科主任励丽和团队也定下了来年的小目标:把肥胖预防的关口前移,帮助更多超重孩子从儿童阶段就开始干预肥胖。过去9年来,励丽已带领团队帮助6000多人瘦身成功,共计甩掉近40吨赘肉。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作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也正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从理念上破局,在实践上落实,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健康宣教,努力控制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和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全周期守护甬城居民健康。
做一次手术只能帮助一个人
做健康科普可以帮助千万人
每天下班后打开手机,看看自己的视频号下面的留言和问题,和粉丝互动,并酝酿下一期科普短视频的选题,这是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杜先锋的日常。杜先锋的个人视频号“心脏专家杜医生Ethan”开通一年多来,已经有超过100万粉丝。
杜先锋是位“80后”,2007年参加工作,他的亚专业是心律失常的治疗,经常在介入手术室忙到深夜。从两年前偶然录制一条新冠感染后科普短视频走红网络,到如今利用业余时间定期做健康科普短视频,杜先锋深刻领会到“做一次手术只能救一个人,做健康科普可以帮助千万人”这句话的含义。
“2022年底,那时候很多人都‘阳’过了,我在门诊遇到很多二三十岁的患者因为心悸、胸闷来看病,他们问得最多的是自己有没有心肌炎,是不是一运动就会猝死?我就想到干脆录个短视频来回答大家。”杜先锋说,没想到的是,自己的短视频被医院视频号采用后,阅读量超10万,很多网友阅读点赞,亲友们也给出好评。第一次试水就获得成功,这让他萌生了开一个自己的视频号,来做健康科普的想法。
为了做短视频,杜先锋自学视频拍摄剪辑技巧,买来了麦克风等设备,利用业余时间自拍自导自录视频。“刚开始效率很低,写文案就要花1个多小时,录制过程中也要卡壳好多次。”杜先锋说,熟能生巧,如今他已经熟练掌握短视频的制作,在同事的帮助下,一天能录制几条短视频。
刚开始,杜先锋觉得做科普短视频纯属个人爱好,渐渐地他发现短视频对他的工作也有帮助。“很多老病人,之前我在门诊苦口婆心地劝说效果也不明显,看了我的短视频后主动改变生活方式,药也不用吃了。还有很多人通过短视频找到我的门诊,每次坐诊都能遇到好几个。”这些都激励杜先锋更认真地做科普。
如今在宁大一院,像杜先锋这样利用个人时间做科普的医生还有不少,如骨科医生夏冬冬、全科医生周冬冬等,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短视频影响更多人管住嘴、迈开腿,拥抱健康的生活方式。
成功打造“肥胖俱乐部”
接下来将向基层普及减重经验
在刚刚结束的2024“金南翼”健康论坛上,多位与会专家提出,公立医院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就是要打造治病防病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在治病的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帮助人民群众提高健康素养。对此,宁大一院早有探索。
“太好了,没想到我真的有完全停药的一天!”今年30岁的“胖友”小张,年纪轻轻却多病缠身,通过宁大一院减重团队半年多的帮助,他不但成功减重43公斤,还把自己的血糖、尿酸、血酮等指标都降到正常。
2015年,宁波市第一医院牵头成立了宁波首个公益性的“肥胖俱乐部”,用多学科干预模式为肥胖患者进行体重管理,成果显著。宁大一院内分泌科主任励丽是这个俱乐部的负责人,她的手机里有几十个减重管理群,每个群都有内分泌科医生、营养师、运动专家等,为“胖友”个性化定制减重方案。
截至2024年11月底,宁大一院打造的“肥胖俱乐部”,已帮助6000多名肥胖人群成功瘦身,累计减重将近40000公斤。其中,减重10公斤以上的有1400多人,减重最多的达77公斤,入组患者3个月平均减重百分比为6.05%,1年平均减重8.61%。
为了帮助更多肥胖人群,励丽和团队总结归纳出肥胖相关疾病管理路径12套,营养处方模板80余套,运动处方模板30余套,健康宣教内容800余个,形成一套可推广的操作模式。
励丽介绍,目前医院已在北仑区戚家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落地减肥门诊,结合“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优化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基层减重模式。该门诊开诊一年多时间以来,已成功帮助两百多位患者成功减重并改善代谢指标,有效减少了医疗负担。下一步,宁大一院计划在另外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减肥门诊和基层减重服务。
研究健康生活方式
从源头为居民保障健康
今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推出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希望通过科学指导、健康教育和适宜干预,帮助公众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实现健康体重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进一步推动慢性病防控关口前移至关重要。
2022年1月,宁波市健康生活方式研究中心落户宁大一院。该中心成立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开展儿童青少年肥胖情况和影响因素研究,并在学生、学校、家庭三个层面进行体重管理,从源头干预肥胖。
“我们选择了3所学校进行试点,先筛查出超重或肥胖的孩子,和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对孩子进行进一步的体重健康管理。”宁波市健康生活方式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励丽介绍,这个项目开展后绝大多数的孩子体重呈下降趋势,还收到不少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好评,甚至有家长表示,跟着孩子改善饮食结构后自己的体重也减下来了。经过为期一学年的干预,3所试点学校的学生超重肥胖率从24.7%下降至18.5%,脂肪肝的状况也明显好转。新的一年,励丽和团队计划走进更多学校,帮助更多超重孩子告别肥胖。
“在推动医改与卫生健康现代化互促共进的大趋势中,如何让公立医院的效率更高,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医务人员的满足感更强?如何通过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全民健康新生态?这是所有公立三甲医院都面临的问题。”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阮列敏表示,作为宁波唯一一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医院统筹改革发展、辐射引领两大重任,除了将区域龙头医院责任担当落实在医学高峰计划、整合改革、综合医改等重大任务中,还将继续加强对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推进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提高全民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意识,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根基。
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戴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