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亚斐 文/摄
宁波的后花园东钱湖本就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加之沿湖人文、山水相得益彰,早已成为我的心头好,多少回来湖边放空、小憩都不会生厌,更何况她还时不时给人以惊喜。这不,又一处新的文旅项目——陶公山村·陶麓市前不久惊艳亮相。
A
“一条长街串十姓,百条短巷连山湖”,说的就是东钱湖畔的建设村(古称陶麓村)。在十一月秋阳明艳、秋风送爽的午后,避开游人多的双休日,我们来打卡东钱湖新的地标——陶麓街区。
沿着水岸,迤逦而行。一条清亮狭长的水道绕村而过,沿岸依次展开的是经过捯饬的各具辩识度的餐馆、咖吧和潮店。昔日灰头土脸的村落,焕然如新妇,严妆新裙,风姿绰约。最吸睛的当属那座树形灯塔:轻纱笼成的塔身,上书醒目的陶麓二字,极简极朴的造型和书体,宋韵盎然,与周边修旧如旧的仿古建筑融为一体,仿佛让人穿行于《清明上河图》之中。这古朴和新潮交织的水乡气韵,让人迫不及待地想靠近。
加快了脚步,迫切地想一探这片“市”味十足的魅力街区。近入口处,又被几件很有创意的装置景观吸引了。首先是入口两旁各有两座红彤彤的、用新材料建构的灯箱广告树,形状类似于用作圣诞树的枞树,又像两簇热情的篝火。一块块长方形灯箱,滚动播放街区和村落名及欢迎字幕,像在卖力地路演。另两件也是一左一右相映成趣,这回用的是寻常竹编,灵感来源于渔具,其中一件是用鱼篓组合成的门框,意为迎客钱湖。这组艺术品无非想表达东钱湖的渔樵文化和先民的勤劳热情,极具地域特色。
走进街区,游客不多不少刚刚好,既不影响留影拍照,也不至于冷清寥落,体验了一种很舒适的游玩状态。沿街干净利落,商铺比肩。有粗茶淡饭、隔壁邻舍、卿家姆等接地气的家乡餐馆;也有Blue gaga、Ray Full、Club313单车俱乐部等网红新店,当真再现了老辰光的“无陶不成市”的佳话。大多数商家都以崭新的面貌开门迎客,也有少数店面还在紧赶慢赶工期,估计不消几日也能剪彩开业。蜿蜒的小巷像一幅卷轴画,在我们的面前缓缓展开,扑面而来的是写着斗大的“宁波”二字的老墙门、陈列着老物件的橱窗,还有老砖瓦厂的高墙下排列着的竹椅,呼应着墙面上的“请座”字样。那浓浓的怀旧感扑面而来,让本地文化成为可感知、可互动的内容。秋风长街,乡音在侧,我们竟久久不肯离去。
B
建设村又叫陶麓村,“麓”,即为山脚,亦指山脚的树林。因在陶公山脚下,故名“陶麓”,显然我更喜欢这个名,意境美好得让人浮想联翩。村庄环绕山体而建,隔堤相望东钱湖,形成三面环山、一面临湖的地貌。站在湖堤上望去,白墙黛瓦,鳞次栉比;清溪翠麓,云水竹居,故有“百条短巷连山湖”之说。阳明先生的诗中有一句:“夕阳归鸟投深麓,烟火行人望远村。”我觉得用来形容陶麓村也不为过,真乃钱湖之畔,理想“陶”源。面对大好湖光山色,很自然就让人想起那个流传千年的动人故事。
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范蠡助越王勾践复国灭吴后,不慕权势,功成身退,偕西施隐居于甬东伏牛山下,隐姓埋名,泛舟五湖(即东钱湖),来到了理想的乐土,过上了自由自在、无羁无绊、渔樵耕读的幸福生活。范蠡自称“陶朱公”,后经商成巨富。据传他三致富而三散其财,留下美誉,因此陶朱公范蠡也被奉为商圣。后人将其隐居之山改名为“陶公山”,“陶麓”由此而来。
时光流转,到了明代,这里已形成聚落。村民主姓王、朱、余、忻、徐、方、戴诸姓,故称“一条长街串十姓”。新中国成立之后建村,后农业合作化时期称建设高级农业合作社和建设大队,1983年改名建设村,沿用至今。建设村东与陶公村相邻,北可达利民村的史家湾,地理位置属于陶公山景区的门户。陶公山三村是东钱湖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也是浙东地区传统内湖渔村的活化石。
村中至今保存着许多以家族聚居为主的墙门,著名的有生来墙门、县官墙门、珠山四合院,以及越剧传奇“老翠姣”故居等清末民初的古建筑。生来墙门是建设村最大的墙门院落,这个墙门内相传有严父教子的故事,而县官墙门是建设村最出名的墙门院落,记录着忻氏家族中一位颇有口碑的父母官的事迹。忻氏原户主的祖父曾为清代沈家门定海县县令,任期内定海县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一位名吏,被后世传诵。
古老的墙门与墙门紧紧相连,之间便是许多古老的巷弄,有黄泥岭弄、戴家弄、七间头弄、徐家上岸弄、朱家暗弄,还有短弄、长弄等十余条。短弄与长弄,一短一长间仿佛记录着当地人居浅浅深深的岁月。窄窄的巷弄里,老宅斑驳的墙上爬满了岁月的痕迹,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古村的记忆;每一扇门、每一扇窗,都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C
2024年5月,以“向东,赴陶麓之约”为主题的陶麓项目在东钱湖畔启动。2024年11月2日,陶麓“山湖欢乐季”拉开序幕。建设村陶麓街区以全新的面貌正式亮相,百年古村获得新生,街区再现昔日繁华。
一个“商”字贯穿了陶麓的前世今生,曾经的陶麓“无陶不成市”,如今的陶麓“有商向共富”。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让陶麓的商气旺起来、人气热起来、和气暖起来,让“商”字的故事在陶麓续写更美新篇,这是项目策划者和建设者的共同心声。
为了保留村落的历史底蕴,陶麓项目还包括设立渔舟口记录馆、建设村叙事馆等展馆。今后,游客漫步在迂回的巷弄院墙之间,转角处可探访这些展馆,感受湖畔小渔村的古韵今声,感受倚湖而居的人们在这绵长的时间里,被湖水打磨成的一种气定神闲的生活态度。傍水而居的富足造就了此处淳美的风物人情,无论是临湖相望、登高俯瞰,还是误入曲径、误闯深院,你都会发现,这个村子早就被这万金之湖滋养得灵气秀美。
一个全村道路采用青石板铺设的“市级历史文化名村”,纵横的街巷仍有古意。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在这里相互交融、和谐共生,也为游客和村民带来全方位、多元化的新体验。关于未来,建设村已经有了答案——整个村庄将会打造成一个特色鲜明的未来乡村,一个“湖畔·漫生活”休闲度假目的地,让这里变成可体验、可漫步、可享受的理想家园。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那就去“陶麓”看看人间烟火与理想吧:看远处山岚暮霭,看湖上渔舟唱晚;看遍及古树、古桥、古宅的古村,绿润水养,玲珑婉秀。离开时不经意抬头又见小村倚靠的陶公山南麓那幢兀起的红砖立面楼,那是宁波院士中心东端的设计研发楼。在湛蓝的天空下,红与绿结合得明丽又相谐。我顿时有了些许颖悟,东钱湖畔这座小村能快速“蜕变”成我们想见的未来乡村模样,并不意外。